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祝志男:以严明纪律锻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5)

第五,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什么叫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是执行纪律不仅要严,而且要着眼经常、抓早抓小。2015年以来,中央纪委积极探索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使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少数。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写入其中。我们看到,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的五年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933.6万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以教育帮助为主谈话函询、提醒批评627.8万人次,占总人次的67.2%;运用第二种形态给予轻处分、组织调整237.8万人次,占25.5%;运用第三种形态给予重处分、职务调整35.4万人次,占3.8%;运用第四种形态处理严重违纪违法、触犯刑律的32.6万人次,占3.5%。

第六,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和鼓励担当作为是内在统一的,不是彼此对立的。严并不是要把大家管死,使人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搞成暮气沉沉、无所作为的一潭死水,而是要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进一步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明确提出“三个区分开来”,即“党组织应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把党员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错误,同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正确把握党员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错误的性质和影响,给予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处理,保护党员担当作为的积极性。”同时,我们注重纪法、情理贯通融合。纪法、情理融合是我们党进行政治把握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运用政策策略的具体体现。纪法、情理之间既有区别,也有内在一致性,纪是党内规则,法是社会准绳,刚性规定背后都有情有理有温度;情是大爱,理是大道,不是无原则的私情私理,柔性关怀背后蕴含着思想引领、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纪法、情理融合,就是要真正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如何坚持纪法、情理融合?就要坚持辩证思维,就是既讲原则性、坚定性,敢于斗争,又讲政策性、灵活性,善于斗争。

第七,实现了纪律建设的重大理念突破。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和执政地位,决定了党纪必定严于国法。二是纪在法前是关键,体现为把纪律处分挺在追究法律责任前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一条也对此有明确规定。三是党规党纪要与法律法规有效衔接,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相贯通。坚持“纪在法前”,防止党规成为某些人逃避法律惩处的挡箭牌。同时,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促进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

第八,注重党内法规制度“废、改、立”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建立健全党内法规体系,形成党章、准则、条例、规定、办法、规则、细则等七类。立足“废、改、立”并举,党内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形成“1+4”党内法规体系,即在党章之下分为党的组织法规、党的领导法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四大板块。截至2023年6月,全党现行有效党内法规3802部,其中中央党内法规227部、部委党内法规190部、地方党内法规3385部。比如,2003年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三次修订,每次修订都各有侧重。2015年的修订,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纪法分开,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2018年的修订,增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等重要内容。此次修订使实践中普遍运用的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得以体现,纪法衔接条款更加完善;2023年的修订,在总则中增写“坚持自我革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等内容。此次修订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完善了纪律处分运用规则,加强了纪法衔接,充实了违法情形,细化了处分规定。

第九,在执纪主体上,增加党组纪律处分权限。2018年中办印发的《党组讨论和决定党员处分事项工作程序规定(试行)》第三条规定:“党组对其管理的党员干部实施党纪处分,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经党组集体讨论决定,不允许任何个人或者少数人擅自决定和批准。党纪处分决定以党组名义作出并自党组讨论决定之日起生效。”

三、以纪律教育不断推进党的纪律建设

(一)中国共产党加强纪律教育的历程

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不断加强纪律教育,深入推进纪律建设。具体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1.艰辛探索中的党的纪律教育(1921年—1937年)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将党的纪律教育贯穿于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之中。尤其是,1923年10月,党中央颁布了《教育宣传委员会组织法》,在党规层面第一次提出了党内教育概念,形成了党内教育制度化的萌芽。1933年9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央党务委员会及中央苏区省县监察委员会的决议》,对与纪律教育相关的监察对象、处置程序进行了详尽规定。在长征期间,红军总政治部根据革命需要,将少数民族政策纳入纪律教育的内容。

在这一阶段,党对纪律教育的内容、原则、制度、载体等方面进行了艰辛探索,初步构建了党的纪律教育体系。

2.初步规范中的党的纪律教育(1937年—1949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纪律教育肃清了党内存在的各种作风问题,形成了强大的战斗集体,抵抗日本侵略者。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深刻阐述了纪律与党的路线之间的关系。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强调了纪律教育必须以党章为遵循,确立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纪律教育方针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纪律教育方法。

在这一阶段,我们党进一步完善了党的纪律教育体系,使之从内容上、形式上、方法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曲折发展中的党的纪律教育(1949年—1978年)

从新中国成立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我们党的纪律教育经过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4.恢复展开中的党的纪律教育(1978年—201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纪律教育逐步进入正轨,并不断加强:在教育载体方面,1983年中纪委下发《关于充分运用宣传工具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通知》,首次从纪律教育层面要求各级纪委协同宣传部充分运用好相关教育载体,《中国监察》、《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方正出版社等应运而生;在正风肃纪方面,全党肃清“左”倾流毒,整治贪污腐化等不正之风。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的纪律教育进一步发展。一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纪律教育的根本指针,坚持正面教育;二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是完善规范纪律惩处体系,初步构建四大纪律体系;四是推进纪检监察合署办公,有效发挥了党政监督机关的整体效能,丰富了纪律教育工作的内容,拓展了纪律教育工作的覆盖面。

党的十六大以后,党的纪律教育有了新探索。特别是推动党的纪律教育“以人为本”,包括把纪律教育聚焦在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上,实现好、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增强纪律教育的预见性、针对性、实效性。

5.深入推进中的党的纪律教育(2012年至今)

进入新时代,党的纪律教育迈入深层推进阶段。一是纪律教育内容深度演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了七次集中性学习教育,每一次都涵盖纪律教育的内容。二是纪律教育形式日趋科学。三是纪律教育载体的创新运用,包括推进教育载体信息化,着力教育公开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单位围绕违纪案件制作了大量材料翔实、案例典型的警示教育片,在党内党外引起了极大共鸣,发挥了显著的纪律教育作用。

(二)本次党纪学习教育需把握的原则

一是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夯实纪律教育基础。二是坚持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丰富纪律教育载体。开展纪律教育,既要集中发力、形成声势,又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努力营造遵规守纪的浓厚氛围。三是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深化拓展纪律教育内容。开展纪律教育必须抓住重点,坚持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作为纪律教育的重中之重,以点带面,不断拓展深度广度。四是抓“关键少数”与管“绝大多数”相结合,实现纪律教育全覆盖。领导干部是全党的表率,只有抓好“关键少数”,纪律教育才有说服力;广大党员是党的队伍的主体,只有管住“绝大多数”,才能保持纪律教育的良好环境。五是坚持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提升纪律教育质效。加强纪律教育既要有润物无声的正向引领,也要有触及灵魂的警示震慑。六是将营造纪律文化作为长远之计。

总之,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部署要求,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全党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样才能在新征程上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使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