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晖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研室副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新要求,以及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根据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有关部署,从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层面看,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强调的是产业结构调整,核心是增长,也就是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强调的是污染治理,也就是减污;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强调的是生态保护,也就是扩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调的是应对气候变化,也就是降碳。
那么,如何理解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及这四者的关系?
增长,也就是高质量发展,是核心。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总的来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核心是增长,也就是高质量发展,最终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减污。在高质量发展中,我们要做到减污而不是灭污。因为只要有发展,就必然有污染,这是一个客观规律,至少在现有科技条件下,我们无法彻底清除污染。因此,我们要把污染降低到一定范围,通过现有技术的处理和大自然的自我净化,使之与增长趋于平衡。
降碳。碳中和是什么?就是碳排放与碳吸收两者相加等于零。也就是说,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CCUS(碳捕集、封存及再利用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手段,抵消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碳中和。尽管随着发展,碳排放不仅不会减少,还有可能会增多,但只要做好碳吸收,就能促进碳排放合理下降,推动增长。
扩绿。扩绿并不是简单地植树造林。通常,我们会觉得一片绿油油的草原,才是好草原。但实际上,如果草原上只有一种草,品种单一,那对生态系统只有坏处,没有好处。而大自然中真正的好草原,呈现的不是人类喜欢的一片绿色,而是物种丰富、生机盎然的斑驳景象。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可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系统。
一、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把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列入2024年九大重点工作任务,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那么,绿色转型前的发展方式是什么样子?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怎么理解“一时的经济增长”?
如图所示,“一时的经济增长”,就是以不断加大自然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这种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必须加快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那么,什么是绿色低碳发展?如图所示,生态系统提供给经济系统的自然资源总量保持不变。也就是说,我们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碳中和、循环经济等让自然资源消耗与废弃物、温室气体排放趋于平衡,从而保持自然资源总量不变。通过提升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的质量与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生态环境改善之后形成了一种新型资本——自然资本,保护利用好这种资本可以带来更多经济回报,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而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我们要辩证地看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既要有一个绿色清洁的环境,也要保证我们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从推进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成效来看,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