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王小广:绘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蓝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2)

二、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

1.坚持党的领导,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

3.坚持开拓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

5.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解决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6.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

7.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积极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导、推动、规范、保障作用。

8.坚持科学方法论,加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任务之全面、内容之深刻、影响之广泛前所未有。

9.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我国发展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改革和开放的内在统一性。

10.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用钉钉子精神攻坚克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针对伟大社会革命实践的新要求来谋划党的自我革命,用伟大社会革命发展的新成果来检验党的自我革命的实际成效,努力实现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改革越向纵深推进,遇到的硬骨头、深水区甚至无人区越多,越要把稳方向、突出实效、全力攻坚。

(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述

1.增加一个“重大任务”,与“首要任务”相呼应

公报增加了一个“重大任务”,这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首要任务”相呼应。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而重大任务则是民生,是社会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任务。因此,我认为这次改革首次聚焦于民生,更多地侧重于加快社会改革。这隐含的意思是增加了一个与首要任务相呼应的重大任务,这是一个新的观点和创新。

在部署任务时,公报明确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现在有两个主要任务: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而重大任务则是民生。因此,我们需要深化社会领域和保障领域的改革,这也是人民最大的关切。改革的获得感需要从这个方面来实现。

具体来说,需要深化以下改革,完善相关制度:第一,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第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第三,完善就业优先政策;第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第六,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在民生领域,教育和人才创新是重点。从党的二十大开始,教育和人才创新被放在一起讨论,虽然民生方面的教育也可以一起讨论,但这里还是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框架。

2.强调深化改革,从过去偏重于“放”和“化”,转为“立机制、立制度”

过去,改革偏重于“放”和“化”,即市场化改革、要素市场化、商品市场化,以及资源品价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我们谈论的放开价格、放开审批管制,都是“放”和“化”的体现。然而,现在我们越来越重视“立”,即建立机制、建立制度。因此,我们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际上是一个升级版,从“放”和“化”转变为以“立”为主,即建立机制、建立制度。这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全面建立机制、建立制度的改革。不仅仅是破除旧有的体制,也不仅仅是放开和转化,而是要建立关键的机制和制度,这是关键所在。

以下是支撑这一重大变化和创新的几个观点:

第一,制度建设作为主线。在六大原则中,首次提出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而不是单纯的市场化。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所强调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即立机制、立制度的改革。

第二,机制的重要性。在完善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部分,强调了机制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必须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确保市场化后的机制建立,如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等,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第三,高质量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高质量发展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需要通过制度来保障,特别是激励机制。公报中提到了三个体制机制和两个制度,包括: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述体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方向,即通过建立和完善关键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推动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