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都能运用于治国理政。”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只要按历史规律办事,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
一、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最早不是在中国产生,也不是为了中国发展而创制的理论学说。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随着“十月革命”的炮火传到了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是因为它阐明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发展的理论。因为我国与德俄等国具有不同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思想背景、历史传统和时代任务,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一定会出现“水土不服”和“时空错位”的问题。这显然要求我们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本土化和时代化“改造”,使其符合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发展要求,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或者说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的唯物史观又被称为群众史观,可概括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但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实际上,人类存在的一切科学理论和实践成果都是由人民创造的。既然这一切都是由人民创造的,自然要重视、尊重人民的创造精神;不尊重人民的创造精神,就是漠视人民群众的实践伟力,就不会珍惜人民的劳动成果,就会犯唯心史观的错误;不尊重人民的创造精神,而只愿享受人民的劳动成果,就会脱离人民群众,最终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被历史大势所抛弃。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党和人民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面对不同时代任务必须勇于承担的历史责任。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党始终重视、尊重人民群众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不源自于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探索、人民的创造。”党的创新理论是人民群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历史实践基础上的一次又一次追求、揭示、笃行真理的过程。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新时代,我们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必须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着力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亿万人民心中,成为接地气、聚民智、顺民意、得民心的理论。”
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也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的实质就在于:充分相信群众,坚决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要求蕴含在党的群众路线中,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
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我们必须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同时还必须坚决反对“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等错误观点和行为。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强调,“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我们必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善于从群众的议论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要求我们必须在一切工作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要努力创造践行群众路线的新方式、新方法,激发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观点,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必须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尊重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探索、人民的创造,从人民群众的真知灼见中获取理论和实践创新灵感,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
三、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对如此艰巨的时代重任,我们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把蕴藏于劳动群众中的无穷创造活力焕发出来,把广大劳动群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各项事业上来。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还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不是人民想干什么、想怎样干、想什么时候干,就不经过科学论证毫无保留地支持和赞成,而是要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放在第一位。因为,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第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人民群众发挥创造精神,不能脱离社会发展规律,也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就必须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把人民的创造性和现实结合起来,制定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战术问题,保持头脑清醒和战略定力,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干扰所迷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为主,牢牢把握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第三,坚持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包含着敢于挑战和纠治党内存在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伟大基因。正是这一伟大基因激发全党牢记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亿万人民的事业,人民是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主力军。我们只要坚持人民是创造历史根本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思政课教师专项“大学生思政课学习质量测评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2ZSZ076)】
【作者简介:翟会盘,洛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