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浙江省湖州市道场乡红里山村新改建的乡村公路(2024年6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据报道,7月15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环库天马景观大道串起一湖风光,这条环库公路全长117.04公里,把郧阳汉江南北两岸、中华水园、郧阳湖、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遗址等一众旅游景区“一线串珠”,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生态路、旅游路,振兴路。
“四好农村路”修的是路,改变的是农村面貌,联系的是党心民心,巩固的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让农村因路而美、农业因路而兴、农民因路而富,用心用情用力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真正把农村公路建设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农村发展,因路而兴。十年跋涉,十年耕耘,“四好农村路”建设结出累累硕果。据统计,十年来,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250万公里,截至2023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0万公里。“四好农村路”串联起了城市和乡村,盘活了农村地区文化、旅游等特色资源,带动城乡客货双向流动,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黄金之路。有些地方在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征程上,建设由“等靠要”到“大家筹”,管理由“独角戏”变“大合唱”,维护由“人挑肩扛”到“智慧大脑”,运营从“通上车”到“富一方”,推动农村公路由通到畅、由畅到美、由美到悦的转变,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步入“快车道”,“四好农村路”串起田园新丰景。
一分建设,九分管护。提高农村公路管理水平既是农村公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运输服务不断优化、服务品质稳步提升的重要举措。要努力“管好”,增强农村公路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创新,加快完善组织保障体系、资金保障体系、绩效考核体系,提高治理能力。要聚焦“护好”,提高农村公路服务质量水平。将按照构建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体系的要求,把养护作为农村公路的主攻方向,强力推进规范化,大力推进标准化,积极推进专业化,扎实推进机械化,切实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坐落在山坳之中的笔架村,是湖北省孝感市海拔最高、人口最少的村,也曾是全市最穷的村落之一。 “过去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出门只有靠双腿和双肩,去趟山外要花一整天。”笔架村路长刘柏成说,自从“四好农村路”修进了村,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茶叶走向了大城市,越来越多走出去的打工人重新回到了村里,发展旅游、种植等产业。
“四好农村路”,“建好”是基础,“管好”是手段,“护好”是保障,“运营好”是目的。“四好农村路”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毛细血管”,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其建设的最终指向是成为农民的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让农村公路发挥最大效能,让老百姓真正实现“出门有路、抬脚上车”。人流、车流、物流在城乡间双向流动,人气旺了,致富的路就通了。要聚焦让农民富起来,结合农村产业布局,依托公路有效整合资源,探索推进“公路+产业”“公路+文旅”“公路+电商”等发展模式,将旅游景点、文化资源、特色农产品等串点成线,不断丰富和拓展农村公路的发展内涵,为农村带来人气和财气。例如湖北省潜江市大力推行“公路+特色产业”“公路+乡村旅游”“公路+景区”等融合发展模式,高效畅通的农村公路网让小龙虾出水就上车、离田就上路,远销全国、出口欧美,极大地促进小龙虾产业蓬勃发展。
“四好农村路”,铺下的是路,连起的是心,通向的是富。各地要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让不断延伸的“四好农村路”,助力广袤农村加快发展、亿万农民增收致富,为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