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经济

“新质生产力”知多少

报告人:徐晓明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简 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期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徐晓明研究员从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贡献、发展体系、关键制度创新四个方面出发,分享了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初步认识和解读。敬请观看。
总播放:262
发布时间:2024-07-16 16:25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徐晓明研究员指出,从历史发展来看,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与工业革命的进程紧密相关,而工业革命又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为基础。下一步,我们要在做大做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成功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最终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徐晓明研究员指出,以数据和技术为引领的优质、先进的新型生产要素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智能化对劳动者本身、数字化对企业本身都提出了新要求。最终,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数据的共享和开放作用,使千行百业都能实现数字化的提升。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徐晓明研究员指出,新型工业化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怎样实现技术产业深度融合是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难题。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但我们也要看到,研发、管理以及其他一些领域的数智化转型仍存在不足。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徐晓明研究员指出,制度创新不在于生产力本身,而在于如何重新塑造生产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因此,我们要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徐晓明研究员指出,目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存在四个方面的堵点卡点:一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还处于“两张皮”的状态,即科技成果没有形成生产力或产品;二是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突破,即在科技产业化的同时,加快实现产业科技化;三是构建产业集群、现代化产业体系,即划分不同主体在新质生产力布局环节中的任务;四是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W020231122575181068016

    徐晓明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查看课件

    一、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阶段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我国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也开启了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进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急需解决的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所以要坚持改革开放。第二阶段主要是实现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第三阶段主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党的十九大重新定义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并对我国生产力水平作出了“总体上显著提高”的表述。

    现在,我们处于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的第四阶段,即以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迈上新征程。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解决一系列关于新发展方式、发展理念转变的问题。对此,我们特别强调高质量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我们目前还面临着一系列卡点堵点。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必须要夯实发展基础,并且解决好如何深化改革开放、走好下一步的问题,也就是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质量效率结构的改变,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深化发展与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包括一系列强国建设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质量强国建设,即打造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不仅要推动新型工业化,追求高品质的服务和发展,而且还要在全球竞争中以高质量来取得优势。在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服务效率的同时,我们还要建设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努力发展好数字产业集群的各个维度。航天、交通、网络以及数字领域,正是我们布局未来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和方向。这些领域的发展,有助于实现我国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打造产业科技化发展的蓬勃态势,以及创造未来整体产业创新发展的生态系统。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