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车流”跑出融合发展“加速度”

深中通道“车流”跑出融合发展“加速度”

深中通道迎来开通后的首个周末,车流量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据交通部门数据显示,7月6日,深中通道车流量超过12万车次,成为一开通日均车流量就超10万车次的“超级通道”。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7日下午3时,深中通道开通后首周总车流量超过72万车次,日均车流量超10万车次。在通车首日的17时,车流量达到最高峰,为每小时0.8万车次。

当从香港、深圳和广州三大国际机场进出港的航班飞经珠江口时,很多乘客惊喜地发现,一座超级工程在伶仃洋上蜿蜒,如同一条巨龙,这座超级工程就是正式通车的深中通道。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是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也被认为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

这座超级工程,通车即“顶流”,其背后是“基建狂魔”硬实力的强大支撑。面对强台风频发区建桥的抗风问题、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新型结构的“零”工程经验的巨大挑战、深基坑施工抵近构造物小变形的世界难题,上万名建设者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七年磨一剑,完成了海上架天路、海底筑长城、海中生双岛的建设任务。公开报道显示,这项超级工程,创造了10项世界之最、研制出10项首创重大装备、攻克了10大国际领先技术、获得发明专利200余项等等。可以说,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又一次擦亮了“基建狂魔”的国家名片,标志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打通了“快速通道”。

钢铁巨龙腾湾区,长虹卧波架通途。这座超级工程,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前,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大约2小时,如今,深中通道在环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架起关键一“横”,让车程直接缩短至30分钟。半小时的车程时间,让很多“周末夫妻”见面更加频繁,让大量市民“工作在深圳、居住在中山”的生活更加便捷,也让深中“半小时生活圈”、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逐步从发展愿景成为生活现实。7月6日至7日,在深中通道开通后的首个完整周末,通行需求进一步集中释放,跨市公交车票提前售罄,车流保持高位运行,中山多个网红餐厅和旅游景点火爆,这条跨越珠江口的“天路”已经成为一条深得民心的“心路”。川流不息的车辆,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藏了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新机遇。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交通运输,一头连着生活,一头连着生产。以深圳、东莞、惠州为代表的东岸城市群拥有先进制造业和强大的科创能力,但空间、土地使用成本较高;以珠海、中山、江门为代表的西岸城市群则刚好相反。如今,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带来的不仅是车流,更是两岸繁荣发展的新机遇。把握好深圳都市圈和珠西都市圈直接“握手”契机,串联起珠江口两岸的丰富资源,加速区域经济、文化、旅游互联互通大有可为。深圳发挥核心引擎作用,联合中山、江门推出3条主题鲜明的跨市联游线路,中山推出4条“深中新通道 香山新体验”消费月活动免费购物专线,江门举办“深圳机场江门宣传周”活动等等,跨市旅游先“热”起来,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日益“活”起来。

一“横”连东西,两岸齐腾飞。以深中通道连贯东西、车流不息,促进人员流动,深化产业联动,推进区域合作,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上迈出重要一步,必将激发出珠江口东西两岸更强劲的发展活力,跑出融合发展、携手腾飞的“加速度”。(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湖北省鄂州市委宣传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视频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