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服务高校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北京启动“就业领航 共筑未来——2024年暑期北京地区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通过拓展就业岗位、关注重点群体、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等一系列“不断线”的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近日,北京市启动“就业领航共筑未来——2024年暑期北京地区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持续至8月31日。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线上职业规划指导、线下专场招聘会等多种形式,为2024届北京地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往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拓宽就业渠道,让广大高校毕业生、青年就业人员在就好业、好就业中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事关国家大局和社会和谐稳定。据悉,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高达1179万,同比增加21万,加之此前未就业或离职待业人员,今年就业形势更为严峻,这也给各地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作为首善之都,北京始终把促进青年人才和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上半年集中推出稳岗扩岗促就业、就业指导进校园、高频次就业招聘、精准就业帮扶等十个专项行动,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早就业、就好业。暑期就业再发力,据报道,北京启动暑期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 预计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这既是进一步兜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保障,也有助于增进民生福祉,刷新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做好暑期就业服务,首先,要大力开拓就业创业渠道。加大就业岗位和就业资源的供给,是帮助高校毕业生和青年人才就业的前提。对于政府来说,全市各级职能部门要着眼“大就业”格局,有针对性优化调整阶段性政策并加大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加大中小微企业扩岗政策支持,分类推出清单式政策“服务包”,打好“人才牌”,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带动就业活力。与此同时,要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支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如降低工商业电价、减免国有房产租金等,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实处,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夯实稳岗就业“基本盘”。此外,也要鼓励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应发挥就业创业“蓄水池”作用,推出更多就业资讯和就业推荐,扩大信息传播矩阵,有效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好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好业,重在解决“用工荒”与“就业难”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当下,北京市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离职失业人员,多数困扰于人岗不匹配、供需不精准等现状,导致处于待业观望、择机就业状态。为此,要以本次暑期就业服务月活动为契机,做好线下就业服务,为异地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驿站住宿、政策交流等服务,通过“进校园、进企业”等宣讲活动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及岗位推介,实现政策、岗位的精准对接;创新线上服务模式,增强数字化就业指导,搭建“高校毕业生—高校—人社—企业”多方联动、共建共治的网络招聘平台,根据毕业生需求精细化分类,持续推送就业信息及招聘岗位,切实提高线上招聘会的高效性、实效性;加大对“高薪低门槛”“付费内推”“付费实习”等就业陷阱打击力度,为青年学子施展才华、成就自我保驾护航……如此多措并举之下,在访企拓岗、招才引人、就业服务、平台搭建、支持创业等方面多面发力、同向发力,定能让广大毕业生有更多就业创业选择,进而实现就业好、好就业。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暑期就业工作,还需建立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有温度开展帮扶、精准保就业。从现实来看,当前北京困难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仍是保障青年失业人员再就业中的重点帮扶对象。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兜底民生保障,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特殊困难高校毕业生,要积极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的精准服务,进行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努力帮助困难人员尽快就业。同时,要严厉整治虚假招聘、就业歧视等违法行为,通过建立去向登记制度、明确档案转递衔接等做好过渡,着力保障求职者合法权益,为更多求职者在适合的岗位上施展才能搭起桥梁,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
促就业稳就业,托举北京民生大幸福,离不开推动方与被推动方的“双向奔赴”。期待这次的暑期就业服务月活动,真正帮助更多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青年失业人员高质量充分就业,让广大高校毕业生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为北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