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智能化战争作战概念创新

加强智能化战争作战概念创新

引言

在智能化战争形态加速演变、智能化武器装备崭露头角之际,战争样式、战场环境、作战方式、指挥手段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们理解战争的模式也逐步由总结实践经验向研判战争发展趋势转变。作为作战能力建设的源头,作战概念的开发对胜战先机的夺取至关重要。创新作战概念已成为汇聚先进理念、感知未来战场、指导作战行动的重要抓手,成为推动智能化战争思想先行、牵引战斗力快速生成的有效着力点,成为谋求战争主动权的关键一环。

深入剖析开发依据,把握关联要素

把握科学技术新发展。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战争形态由信息化向智能化加速演进。作为认识作战活动的一种思维形式,作战概念反映了人类对“与谁打仗、在哪打仗、打什么仗”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需要随科技发展和战争形态演变及时创新。从近年几场局部战争来看,技术发展持续推动战争形态变化,从而催生了一些新型作战概念,例如外军提出的“网络中心战”体现的就是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马赛克战”呈现的是战争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历史经验表明,紧跟先进科学技术发展,预判战争形态演变趋势,加速作战概念创新,才能实现制胜未来、打赢战争的战略要求。

把握作战对手新特点。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和战争形态加速演变,促使作战对手的力量构成、指挥形态、作战能力发生飞速转变。作战对手的不确定性增强了战争复杂性,因此需要瞄准对手特点开展针对性的作战概念创新,把研究“与谁打仗”问题作为概念创新的重要抓手。这就需要科学判断预测战争趋势和潜在作战对手,综合分析地缘政治态势、军事经济等实力对比和潜在矛盾冲突情况,充分研究对手战略意图、作战原则、战法训法等具体指导理念,以及力量编组、装备体系等作战能力变化,判明双方优势与劣势,力争通过颠覆性技术发展和非对称式创新寻求破解之道,使作战概念创新成为牵引备战打仗的有效途径。

把握作战空间新变化。现代战争条件下,作战空间由传统作战域扩展到太空、网络和电磁空间,使得高技术战争成为陆、海、空、天、网、电多维一体的体系作战,并不断向社会域等新兴作战域扩展。作战体系与社会体系逐步相互渗透融合,空天远程一体化打击、网络战和电子战等作战样式取得更为成熟的运用,诸如“多域战”“全域战”等以作战空间为背景的作战概念层出不穷。因此,应充分考虑作战空间新变化,抢先开发新空间新领域作战概念,通过作战概念反映作战力量在传统作战域与新兴作战域之间的跨域协同,以解决未来战争“在哪打仗”的问题。

把握作战能力新需求。作战概念创新,应既能支撑备战打仗急需,又能牵引作战能力建设,这主要侧重于解决“打什么仗”的问题。现代战争条件下,体系作战能力的生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与使用,制信息权成为战场主导性制权,作战概念创新离不开信息优势的争夺与保持。随着新兴科技在军事领域的不断渗透运用,战争对抗的方式和方法也产生巨大变化,应对多元战略威胁和军事挑战,要加速探索作战概念创新的科学路径,积极打造新型力量、生成新质作战能力,力争把握战略优势并牢牢掌握军事斗争主动权。

系统规划顶层设计,紧抓主要环节

研判作战背景,深入辨析作战问题。作为作战概念开发的起点,作战问题的研究是非常关键的一环。颠覆性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作战力量的出现,催生作战方式和制胜途径的明显转变,必然对作战概念创新产生极大影响。在分析未来战略背景、使命任务、威胁挑战、作战对手、战场空间及环境等内容的基础上,应着重研究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对作战方式和制胜途径的深刻影响,预测未来智能化、无人化装备战技术性能指标,以及体系化装备的支撑能力要求等,总结归纳作战力量和武器装备的变化趋势对作战概念创新的影响,从而聚焦制约战斗力生成的作战问题和关键需求来搞开发。

立足体系制胜,注重前瞻设计建模。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决定了必须以前瞻性眼光、体系化思路开展作战概念研究,才可能获得军事斗争准备的主动权。设计开发作战概念时应依据战略要求,并考虑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由军事专家与科技人员共同提出概念总体构想和技术发展设想,使作战概念能够有效指导现代战争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形成作战概念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应细化概念的层次和领域,并设计不同场景的典型运用想定,确定参与论证的战法、行动和装备,将概念设计进一步落地,形成具体运用想定;作战概念开发是对概念体系进行建模的过程,应通过规范化描述内涵要义、制胜机理、作战场景、行动战法、交互关系、支撑条件等内容,形成作战概念的运用要素。

瞄准目标定位,开展能力需求分析。科学分析并有效确定作战概念的能力需求是作战概念开发的中心环节,是根据未来目标定位和能力现状差距,深研打赢未来智能化战争内在规律的必经过程。要瞄准需要解决的问题,立足新兴技术发展、新域力量运用和现有武器装备发展情况,依据作战概念体系和相对应的作战任务清单,明确各作战任务之间逻辑关系以及完成作战任务的关键能力需求;通过作战能力图谱直观化描述作战体系及其面临作战任务时的作战能力需求,以静态图谱和动态图谱两种形式展现跨阶段、多样性的作战能力数据以及各能力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考虑具有对抗性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形式化描述作战概念能力需求问题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小样本数据结合强化学习训练过程,探索能力生成机理、挖掘关键能力指标。

科学评估验证,推动概念优化完善。这是作战概念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作战概念优化完善乃至实践应用的必备前提。要依托重大演习和实兵演训活动开展验证,探索演习系统配套手段建设,分析与评估作战概念的核心思想、力量编组、能力需求和行动战法,进而检验作战概念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运用计算机兵棋系统、模拟仿真软件等作战推演平台,基于设计的典型作战场景,以“人在回路”的方式展开实验论证,形成综合评估数据以及关于力量、装备、战法和行动等方面的专题优化建议;综合专家评判、会议研讨等多种方法对作战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这个过程可融入仿真推演或者实兵演训中,依托演训或者实验的态势、数据,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挖掘相结合的评估验证。

强化研究方式创新,实现重点突破

创新作战模式研究,助力思维方式突破。智能感知、智能计算、智能无人等前沿技术迅猛发展,给不同方向、不同领域、不同层级对应的作战模式都带来巨大冲击,需要打破固有思维的束缚,才能够有所创新。设计战争时,应摸透科学技术发展对未来作战样式和力量运用的深层影响,以及对作战方式和制胜途径的深刻改变;设计作战场景时,应大胆构想背景和预设情况,重点关注现代战争条件下作战场景各要素的变化,合理评估作战能力需求;设计力量运用方式时,针对不同战略方向的不同作战行动,在利用算法精确计算力量单元构成的基础上,应对作战力量编组模式进行优化设计,提出最优力量编组方案。

创新方法手段研究,贯穿概念设计全程。作战概念设计开发的过程,实际是将抽象的作战概念具象化、结构化的过程。依托数据分析展示手段,开展典型作战场景设计,通过逻辑化分析和形象化展现,以数字化的要素内容构成典型的场景,形成使命任务和作战任务清单;采用规范化的建模手段,对各层各类作战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形式化定义,以工程化建模语言代替自然语言,清晰描述作战概念的核心要素、实现途径以及能力需求;利用数据模型手段还可以直接支撑作战概念的评估验证,实现军事需求、作战场景、作战力量、作战行动等要素设计、检验和优化的一体化,为作战概念迭代设计和优化完善提供有力支持。

聚力优质资源整合,推动概念开发落地。作战概念开发与落地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在组织、筹划、布局等方面均面临着挑战。应瞄准对手情况、立足自身条件,强化概念研发的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采取集中筹划与分散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形成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的作战概念体系;紧盯实战目标、紧跟科技发展,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发新手段对现有训练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从而验证场景设计和能力评估的科学性,增加技术创新对作战概念开发的支撑度;充分发挥军地能力优势,深化促进领域交叉融合,有效整合作战概念开发各环节优质资源,构建形成大联合机制,实现研发效益最大化。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