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科学家精神,要求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科技强国,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2024年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2024年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学家是科研活动、科技创新的主体,科学家精神包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敢于质疑、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是激励科技创新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要条件。科学家精神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通过弘扬科学家精神,有助于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推动解决国家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主动权。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围绕科技制高点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大国竞争日趋激烈,科技作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作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是铸造现代国家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核心。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历史时期,各种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迫切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也为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保障。

科学家精神是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标杆,其中蕴含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精神,代表着一种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对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统一,弘扬科学家精神不仅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当今社会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多措并举,从政府、社会、企业和学校四个层面共同努力,推动形成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整个社会的科学素养和文明程度。

2024年4月26日,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路如森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观测成果。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2024年4月26日,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路如森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观测成果。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在政府层面,要不断健全鼓励和激发科技创新的政策体制其一,政府有关部门要通过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为科技人员提供充足的科研资金、先进的实验设备以及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专注于科研工作,发挥创新潜能,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创新成果。其二,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如设立科学奖项、提供研究资金等,对在科研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科研热情和创新积极性。同时,为稳定科研队伍,要完善科技人员的薪酬体系,确保他们安心科研工作。其三,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应注重科研团队的组建和培养,吸引优秀的科学家加入,并为他们的创新工作提供全面、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此外,还要鼓励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攻克难题、推动科技进步。其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为科技人员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引导他们积极投身科技事业,勇攀科学高峰,实现自我价值。

——在社会层面,要营造全民关注科学支持创新的文化氛围其一,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了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科普事业,可以借助市场化运作,精心设计开展系列特色活动,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知度和兴趣度。同时,组织动员科学家积极参与科普活动,促进科学的普及工作,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形成全民关注科学、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其二,善于借助多种载体宣传科学家精神。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借助网络,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大力宣传科学家精神,有助于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其三,倡导科研伦理与责任。通过曝光学术不端行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科研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使他们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自觉维护科学研究的公信力和声誉。

——在企业层面,要构建推动科技创新及应用转化的工作平台其一,提供充足的科研资源和支持。为发挥好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企业应投入足够的科研资金和仪器设备,为科研人员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平台保障。其二,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为维护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激发创新活力,企业应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确保科研人员的创新成果得到合理回报和尊重。其三,推动产学研合作,企业应营造开放、包容的科研环境,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这不仅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也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在学校层面,要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和创造能力的创新人才。科学家精神由一代代中国科技工作者书写和铸就,也需要一代代人接续传承、发扬光大。我们要用好科学家精神这一宝贵财富,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从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学校要从课程教材、实验教学、师资培养、实践活动、条件保障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充分利用学校的读书角、图书架、书报亭,充实科学家故事图书。以班级为单位举办故事分享会、主题班会,开展读书征文、演讲朗诵等多种活动,支持科学家、科技辅导员深度参与学生故事分享,指导演讲朗诵等,推动形成阅读交流科学家故事浓厚氛围,引导广大青少年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的好奇心,真正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

总之,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引领社会风尚以及提升国家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多方协同,形成倡导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社会氛围,让科学家精神成为推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者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