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伍建民:发挥好北京优势 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3)

(四)主平台、主阵地建设持续推进

1.主平台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平台包括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及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

中关村科学城主体区域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174平方公里范围,同时拓展至海淀区全域和昌平区部分区域。中关村科学城聚焦三个方面:一是科技创新出发地,更多侧重于加强前沿性基础研究、建设高水平科学研究机构;二是原始创新策源地,更多侧重于突破战略高技术、对接重大科技设施和项目;三是自主创新主阵地,更多侧重于加强重点产业研发创新、培育发展新经济、汇聚领军和高成长企业。

怀柔科学城位于北京东北部,规划面积 100.9 平方公里,以怀柔区为主,并拓展到密云区的部分地区。其中,怀柔区域 68.4平方公里,密云区域 32.5 平方公里。怀柔科学城战略定位是建成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打造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研究新高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地、生态宜居创新示范区。怀柔科学城正在培育和引进高精尖产业业态,包括科学仪器和传感器、新材料、生命健康、能源、地球与空间探测等。

未来科学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部,总用地面积170.6平方公里,呈现“两区一心”空间格局。未来科学城以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为发展目标,同时还制定了建设“能源谷”和“生命谷”的发展规划。

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其中,对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19年北京市委决定调整开发区管理体制,由开发区统一规划和开发建设亦庄新城,规划面积225平方公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定位是“四区一阵地”:“四区”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技术创新示范区、深化改革先行区、宜业宜居绿色城区;“一阵地”就是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制定了四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的战略定位是打造首都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承载地、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示范区,规划面积是100平方公里。

2.主阵地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中关村在20世纪80年代初还是“电子一条街”,198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9年,国务院批复要求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2009年,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9年,中关村努力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了“一区十六园”的发展格局,规划面积达488平方公里。2023年,中关村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约8.6万亿元,占全国178家高新区的1/6。2024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建设方案》),提出到2027年成为世界科技园区发展的重要标杆,力争在生命科学等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颠覆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打造产业高度集聚、开放创新活跃、机制高效有力、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清新优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园区。《建设方案》部署了五大重点任务:一是打造全球领先的原始创新策源地,二是建设世界高水平人才集聚地,三是培育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企业,四是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五是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特征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世界领先的原始创新能力,二是世界领先的高端人才高地,三是世界领先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四是世界领先的开放创新网络,五是世界领先的创新生态,六是世界领先的治理水平。

(五)开放创新持续深化

大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推进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共建园区的建设。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748.7亿元。这也表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实践路径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二是推进联合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应用,三是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利用,四是共建特色产业基地,五是深化产业链对接协作,六是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统计监测分析。自2023年8月30日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揭牌以来,已有35家企业入驻科技园一期。

北京要发挥科技创新辐射引领作用。2023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超8500亿元。同时,北京还要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主要路径有七个方面:一是开展科技人文交流,二是共建联合实验室,三是开展科技园区合作,四是技术转移,五是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六是建设国际科技组织集聚区,七是开展中关村论坛。

在科技人文交流方面,包括中关村论坛常态化活动、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各方面各领域科技交流与学术研讨活动等。

在共建联合实验室方面,包括中俄数学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与荷兰莱顿大学共建的中国-荷兰中医药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国中医科学院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共同建设的中国-奥地利中医药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

在科技园区合作方面,包括剑桥启迪科技园、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中德产业园、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等。

在技术转移方面,包括生命科学国际论坛、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等。

在外资研发中心方面,北京出台了16条措施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

在国际科技组织集聚区方面,2023年5月31日,全国首个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落户北京市朝阳区东湖国际中心。首批入驻的国际科技组织共8家,包括国际动物学会、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国际智能制造联盟、国际介科学组织等。

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是我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主要包括中关村论坛年会和常态化的系列活动。2024中关村论坛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设置了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5大板块。

(六)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

1.发布《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

2024年1月25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包括七个部分: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战略规划与建设布局;第三章,创新主体与创新活动;第四章,创新人才;第五章,创新生态;第六章,国际开放合作;第七章,附则。《条例》以“建设什么样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怎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逻辑主线,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原则、领导与推进机制、建设规划与战略布局、创新主体与创新活动、创新人才、创新生态、国际开放合作等“四梁八柱”及核心要素进行规定。

《条例》坚持以鼓励创新、放权赋能、稳定预期为主基调,坚持“四个突出”,也就是突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改革创新引领、突出实践经验固化提升、突出北京地方特色,大力营造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社会参与、效率提升的创新友好型制度环境。

《条例》突出了“一个坚持”,也就是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法规化、制度化。同时,《条例》还体现了“两个明确”。一是明确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领导体制,充分发挥中央在北京的科技资源优势,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条例》提出,完善中央在京科技创新资源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制度措施;促进部市区三级联动;加强与中央财政科学技术经费投入联动,在国家科技计划、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等方面开展央地合作。《条例》提出,支持和服务保障在京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构建以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为骨干的实验室体系;支持和服务保障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二是明确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规划和建设布局,为未来建设发展提供重要遵循。《条例》提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为主要平台,要“系统布局基础研究重点领域”,“制定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

《条例》相关条款突出了“五个聚焦”。一是聚焦科技创新关键要素和基本需求,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主要包括释放支持创新人才发展的明确信号,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保障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发展用地需求,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促进基础设施和科学仪器开放共享。二是聚焦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制度供给。三是聚焦实施最广泛的放权赋能,充分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动力和活力。四是聚焦构建国际化开放创新生态,全方位推动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五是聚焦实现前瞻性、引领性的制度突破,为未来深化改革探索预留空间。《条例》在成果转化、创新人才、科技金融、创新环境营造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

2.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人才是科技创新发展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北京正在努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包括支持创新人才发展,鼓励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与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科技领军企业等单位可以按照规定推荐技术负责人破格申报相应层级支撑,赋予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中高级职称评审权限,探索海外高层次人才职称直接认定制度。

3.开展中关村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

改革是中关村创新发展的关键一招,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24条改革措施全面落地,部市出台配套政策50余项,进一步做强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机制。

4.建设中关村综合保税区

中关村综合保税区,于2023年5月23日正式获国务院批复设立,规划面积0.4平方公里,是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也是探索特色型综合保税区的重要尝试。2024年4月,中关村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联合验收组正式验收,具备开关运作条件。至此,北京拥有天竺综保区、大兴国际机场综保区和中关村综保区3个优势特色互补的综保区,形成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

5.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2023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等9个部门印发的《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了七个方面二十七项主要任务,主要包括加快完善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优化科创金融市场体系、完善科创保险和担保体系、夯实科创金融基础设施、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推进科创金融开放交流与合作、优化科创金融生态环境。同年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

6.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北京设立了产业投资基金,主要聚焦四大产业,包括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合计规模达500亿元。

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个基础工程,就是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提高1.21个百分点,呈提速增长趋势。从北京的情况来看,2023年北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27.68%,北京整体水平持续提升,继续位列全国首位。海淀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6.2%,继续位列北京16区首位。

科学精神的内涵主要有五个方面,包括求实求真、探索创新、理性质疑、平等包容、开放合作。那么,什么是科学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了科学家精神的六个内涵,包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对于北京而言,北京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更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范璧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