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升级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振兴

全链条升级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振兴

——河南杞县打响致富金“蒜”盘

世界大蒜看中国,优质大蒜看杞县。国人餐桌上每四头大蒜,就有一头来自杞县。据报道,这个中国最大的大蒜国际交易市场正值交易旺季,现在每天的交易量约1万吨,最高时能突破2万吨。

特色产业具有核心竞争力,源于根子入土深。“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幅员辽阔的中国,产业区域性特征和结构性特色十分鲜明。江苏镇江世业镇的草莓、湘西的柚子、黑龙江伊春的蓝莓等,这些农产品种类各异,都因适宜的环境滋养而生机无限。“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发展特色产业,要扎根乡土,才能育“特”成势。

大蒜是杞县典型的农业土特产。杞县大蒜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拥有适宜的气候、土壤和种植环境,出产的大蒜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大蒜素等,集100多种药用和保健成分于一身。杞县大蒜2019年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0年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凭借超高品质驰名中国,享誉海外。据报道,2023年,杞县大蒜出口额达8.4亿元人民币,远销韩国、美国、中东、欧盟、东南亚、南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名副其实的“金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成就一方风物。一个地方的“土特产”,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成型的特有资源与文化、技术、管理、环境、人才的总和,最具有市场竞争力。多年来,依托优势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乡村主导产业,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推进乡村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如今的杞县,大蒜国际交易市场不仅为产地提供服务,更是成为集全国大蒜收购、冷库仓储、初加工、物流运输、代办经纪人服务等于一身的一体化综合交易集散地。

把“特色”看清楚、琢磨透,产业链发展就会豁然开朗。小小一瓣蒜,制品极为丰富。蒜酥,大量出口,在国外非常受欢迎,我国南方炒菜也用作调料;蒜片,高档西餐厅必不可少;蒜粉,可直接入药……围绕大蒜产业,杞县正在打造占地200多亩的深加工产业园。

杞县的大蒜交易市场,多个环节需要大量用工,如根据出口国不同需求,按其标准分拣、初加工、包装等,从而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据介绍,全县围绕大蒜全产业链可实现常年充分就业,仅电商领域带动全县从事快递、客服等工作岗位的人员数量就超过2万,月收入平均可达3000元以上。

产业链一拉长,大蒜的产品附加值就高。三吨半的大蒜能加工一吨蒜片,放在真空包装里,可储存5至10年,且蒜片价格长期稳定,供销两旺。农产品往深加工上走,就能有效化解因价格波动而“蒜贱伤农”。如今,杞县大蒜国际交易市场每年交易额约30亿元人民币,围绕大蒜形成的科研、种植、交易、冷链仓储、物流、深加工、电商销售等产业链已超百亿元。农民靠种蒜致富,梦已成真。大蒜带着浓浓的乡土味,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动力,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良性循环。

杞县的经验证明,科学把握差异性,精准施策,打好特色牌,才会有真正的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的本质是“我”之所长,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其形成固然离不开政府扶持,但更重要的是市场内生。特色的形成不会一蹴而就,更不可能靠拍脑袋、想当然获得成功,只能从本地水土中“土生土长”。

特色产业是历史积淀、文化传承的结果,与其赖以产生发展的特定环境有内在关联。特色意味着质量和效益。人无我有是特色,人有我强是特色,人强我新也是特色。准确把握本地的优势所在,才能培育出生命力旺盛、受市场高度认可的特色产业。同时,特色产业育大成势,不可能靠孤立的自怜自爱,而是一个城乡要素联动过程。

做优做强乡村产业必须走城乡融合之路。乡村产业的发展,不是拉上院墙唱大戏,而是一个开放系统,必须凭借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互补。产业的城乡融合贯通,实质上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延伸。强化城乡产业协调、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形成城乡一体化的产业链,才会有高质量县域产业。(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