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人才是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

高端人才是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2024年1月31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聚焦新质生产力。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十大任务之首。这表明,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当今中国的发展正在迎来新质生产力时代。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人才培养培育力度,形成数字时代研发人才与高素质劳动力人才集群,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重视并吸纳高端人才,凝聚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动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产业创新为主导,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不同,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促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力三大基本要素发生变革,代表的是在数字经济时代反映人才主导、体现技术赋能、适配动能转换的高效能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性、进步性和活跃性等特质,在提出了科技创新引领新发展目标实现要求的同时,也决定了 “劳动者”高端人才作为新质生产力创造者和使用者的重要地位。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要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素质。

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需要不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创新型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意义的能动主体,创新必然需要高端产业技术人才提供支撑。高科技人才特别是高端研发人才,是发展高科技产业、解决高质量发展中各种“卡脖子”难题的关键。因此,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必须始终重视并吸纳高端人才,凝聚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动力。具体要以高端研发人才为引擎,聚焦发展中亟需攻克的难题,紧盯重大高科技攻关项目,吸纳和培养高素质的前沿科技人才,构建以人才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体系,彰显新兴产业集群优势,突出人才在新技术开发、新产能培育、重点项目培育、经济开发园区建设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提供研究平台、经费支撑、高科技园区吸引等多种措施引入高水平科技人才,依靠精准研发,依靠自主创新的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久久为功,突破各种被发达国家“卡脖子”的技术,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年1月8日,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长兴地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全自动机器人高速运转生产新能源汽车配件订单产品(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谭云俸摄)

2024年1月8日,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长兴地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全自动机器人高速运转生产新能源汽车配件订单产品(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谭云俸摄)

培养并造就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主力军

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引进吸纳人才是前提,培养造就高素质劳动者至关重要。提升劳动者队伍的整体素养,使其适应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没有一支与现代科技进步、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是无法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而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在其中发挥着支撑性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高端科技研发人才,也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大批应用型高素质劳动者人才。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人才,包括以工程师为代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技术工人。这类型的人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运用新型生产工具的技术能力。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大这类型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建设,打造包括顶尖科学家、工程师和蓝领工人等在内的“金字塔”型梯次人才结构,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人力资源需要。面对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特别是数字时代的到来,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需要不断强化劳动者的时代适应能力、提升劳动者的信息技术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具体讲,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参与项目建设等多种方式,在实际工作锻炼中使劳动者掌握和提高新技能、积累实际操作经验、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要运用产教研融合的新模式,加强对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三要搭建人才自主创新平台,加强跨领域、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同时,建立健全创新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和制度,完善和加强科技创新激励政策,为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机会、提供条件保障。

2024年4月1日,在位于湖北武汉市经开区的岚图汽车电动化焊装车间,机器人在流水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4年4月1日,在位于湖北武汉市经开区的岚图汽车电动化焊装车间,机器人在流水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创造并优化人才成长发展环境,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源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源,要发挥人才的推动作用,需要创造和优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营造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关键要为人才成长发展创造研发条件、提供创新平台、给予人文关怀,形成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创造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营造敬才、重才的社会环境,优化惜才、爱才的人文环境。具体而言,一要搭建科研平台,优化研发环境。遵循人才队伍自身成长发展规律,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科研队伍的特点和不同行业的创新需求,创设研发实践平台。二要实施青年人才科研能力培养计划。聚焦各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特殊要求和研发着力点,抓好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高端培训、参与科研团队工作和新兴科技攻关项目等,在实践中培养和提升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三要实施学术骨干科研素养提升计划,培养新质生产力发展亟需的人才队伍。通过举办高端学术交流会议、项目培育培训和研发项目跟踪等多种方式,实施学科带头人重大项目培育计划,发挥科研科技项目带动引领作用,培养和打造高素质高技能研发和应用型人才集群。四要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完善财政政策支撑,为培养新质生产力发展急需人才注入资金保障。通过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制定实施研发激励机制等,激发人才的创新积极性。五要优化生活保障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各类保障机制,形成教育、培养、使用、关心人才成长发展的激励机制,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人才发展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新潜能,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根基。

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着力做好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这篇大文章,通过为创新人才充分施展才华营造各种良好环境、建立健全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适应新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成长发展的机制,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和一批具有战略思维的科学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后备军,打造高端科技领军人才集群,不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