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韩永福|穿越时空的见证:明清档案的起源与现状探秘(3)

进入民国后,军机处的档案最初存放在方略馆。1914年,袁世凯下令北洋政府国务院接收这些档案,并转移到中南海的集灵囿。故宫博物院成立后,于1926年1月向北洋政府国务院提出请示,要求接收这部分档案,最后这些档案从中南海接收回来,并存放于大玄高殿。1933年,清宫文物档案南迁时,军机处档案也是一个重点,共装了365箱,分三批次南运。其中47箱于1948年底运至台湾,其余档案则在1950年和1953年,分两批次运回故宫。

内务府作为皇家的大内总管,负责管理皇家的日常生活事务,因此其档案数量众多,目前现存的档案数量最多,达到286万件。虽然这些档案涉及国家政务的内容不多,但它们涉及皇族事务,能够真实还原清朝皇室的生活场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1926年,故宫博物院文献馆开始接收内务府的档案,最初接收的是内务府堂及其南山所的档案,随后逐步集中了庆丰司、官房诸库等机构的档案。内务府下设七司三院,有许多办事衙门,这些衙门的档案最初分散各处,最终逐渐集中起来,形成了一个全宗。

另一个重要的全宗是宗人府全宗。宗人府不仅存在于清朝,明朝也有设立,主要负责管理皇帝家族的事务,如修家谱、处理皇族的恩赏、婚丧嫁娶等。1926年,文献馆开始接收宗人府的档案,包括皇族的玉牒。1933年,宗人府的档案和玉牒南迁时,共有94箱。

这五大全宗档案的总量已超过860万件,占馆藏的80%。除此之外,从1925年开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还不断接收和购买了一些清代衙所和个人的大宗档案。例如,1936年6月,我们购买了陆军部的档案1000多斤。1937年,故宫南京分院接收了实业部、商务部、农工商部以及民国农商部的档案。

我们还陆续接收了一些外部的档案,例如新法簿档案,这是1929年由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部移交的,当时移交了103箱,现在整理后共计151401件。还有长芦盐运使司档案,这是1957年8月由食品工业部的盐务总局移交给我们的,当时已经按照机构进行了组卷,共计14万多件。

苏联移交的档案也颇具特色,这是1900年庚子事变期间,沙俄军队占领中国东北部分地区时掠走的黑龙江将军衙门的档案。这些档案在苏联时期得到了规范整理,并在1956年由苏维埃政府决定移交给中国,共计301箱,17081卷。到了1985年,我们又将大部分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移交给了黑龙江省档案馆,同时留下了一套微缩胶片和一小部分原档。

端方档案也是一个重要的收藏,端方在清朝光绪宣统年间担任过多省的总督和巡抚,是晚清的重要人物。他的个人公文和函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1935年至1937年,文献馆的前辈陈元先生分三次购买了这批档案,但据说并未买全,剩余部分下落不明。

最后是赵尔巽全宗档案。赵尔巽是《清史稿》的主编,也是一位遗老。1960年,在国家组织的清查旧档行动中,在青岛发现了赵尔巽的遗物,包括360多箱的文物、字画和档案。1963年,这部分档案被移交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四、国内外清代档案收藏举例

除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作为专门机构收藏明清档案外,国内外一些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也有大量明清档案的收藏。例如,数量最多、系统性最强的是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其清代档案包括各类经书,总计约有200万卷。

曲阜孔府档案的历史可追溯自明末至新中国成立前,即从1534年至1948年,共9000多卷,25万件。档案内容涵盖了衍圣公的袭封、孔府的四典、孔氏家族事务、赋税、差徭等,还包括清朝皇帝的巡幸、祭祀等活动。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位于南京,主要收藏民国时期的档案。它之所以拥有清代档案,是因为收藏了清末总税务司的重要档案,这部分档案原计划移交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转交给了第二历史档案馆,数量大约有10万卷。

上海图书馆保存了极为重要的盛宣怀档案,简称“盛档”,被誉为“中国第一私人档案”。1939年,商务印书馆前总经理、著名文人和出版家张元济先生购买后,将其捐赠给了合众图书馆。档案主要内容涵盖1850年至1936年间盛宣怀及其家族的档案,目前已整理出178633件。201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盛宣怀档案选编(全100册)》。

故宫博物院在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分家时,档案归属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或文献部,而文物和建筑归属于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之所以还存有档案,是因为部分档案如样式雷的图档和烫样原本就作为文物,还有一些可能与图书混合存放,例如《康熙皇舆全览图》的总图和《乾隆十三排图》的铜版。此外,还有一部分称为陈设册,记录宫殿中的摆设,如文物、古玩等。目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7983册陈设册,而故宫博物院有682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7000多册主要是园林的,如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等,而故宫博物院的682册则主要是宫内的,如乾清宫、坤宁宫等。

国家图书馆也保存了大量清代档案,并出版了《国家图书馆藏清代档案文献汇编》等多部作品。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样式雷档案,共有2万多件,1930年由中国营造学社朱启钤购买后转交给国家图书馆。目前,样式雷图样的主要收藏单位有三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图书馆,三家联合申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并已成功。

国家图书馆还收藏了乾隆十五年绘制的《京城全图》和多套圆明园西洋楼图,以及清代文科的小金榜,如康熙二十四年、康熙三十年和雍正元年的三科。

在海外,也有一些单位收藏清代档案。例如,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除了实录和圣训外,还收藏了兵部火票1000多张和满文档案70多页。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了300多种中文古地图。大多数国外单位收藏的主要是文献类资料,而非档案。

英国公共档案馆保存着叶名琛的档案,这是一个特例。叶名琛曾任广东巡抚和两广总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军俘虏,随身携带的重要档案文件落入英国人手中。叶名琛后来在印度加尔各答绝食身亡,他的档案归入英国公共档案馆,现已整理出1954件,主要是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两广总督衙门的官方文书。广东省档案馆曾从英国拍摄缩微胶片,并由中山大学历史系整理编辑,2012年影印出版了《叶名琛档案:两广督府衙门档案残牍》8册。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