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铸国运  江河一脉兴

生态铸国运 江河一脉兴

XxjpsgC007549_20240605_PEPFN0A001

这是2024年5月26日在长江源头地区拍摄的班德湖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开启西北之行。他在青海考察时强调,持续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好宁夏篇章。“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大西北是“中华水塔”“三江之源”,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价值在生态,责任在生态,潜力也在生态。生态保护永远在路上,不能一劳永逸。这片土地资源富集,如青海省,钾盐、镁盐、锂盐储量占全国80%以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西北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极为重要。

西北生态系统丰富多样,但也十分脆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对这一区域来说是时代担当。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认真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把青藏高原建设成为生态文明高地,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贡献。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尤其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攸关民族安危、繁衍存续。

生态保护与产业质量密切相关,西北地区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广泛应用新技术,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有效集聚资源要素,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才能实现生态与发展双赢。

生态优先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独特,只有走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子,构建体现地方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如宁夏,现代煤化工和新型材料产业,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葡萄酒、枸杞等特色产业具有明显优势,需要精耕细作、持续发展,做大做强。根据不同地区特点、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环境容量、开放开发潜力,加强统筹规划和产业合作,注重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特色旅游、全域旅游,推动形成山川共济、城乡融合、区域联动的发展格局。

深化改革围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布局落子。抓住重点领域,积极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改革集成,优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配置,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护好“三江之源”“中华水塔”,保护好黄河和贺兰山、六盘山等山脉生态环境,让大西北越来越秀美,越来越富裕。(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