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王锦刚: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自觉自信自强(3)

三、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自强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个着力”指出了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蓝图和实践方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一,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文化强起来的关键,在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要加强我们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包括:加强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以及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一是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强起来的主力军,是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文以载道的文艺精品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重视培养和引导文艺工作者创造反映时代需求、人民需要的文艺作品。20世纪30年代,“左联”等革命文艺组织开展一系列文艺大众化活动,培养了一批人民文学作家,产生了一批反映人民群众需要的精品力作。如今,通过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组织,中国共产党紧密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继续把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是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我们党的各级组织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保驾护航。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为文艺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条件。另外,我们还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理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机制体制,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进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成果,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第二,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加强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我们要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好各级党委(党组)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和“一岗双责”;要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教育管理监督,培育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业务精湛、能力过硬、善于创新的高素质专业队伍。

重要的是,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把我们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到教育教学、科学创新、文化创作、社会实践等各个领域,不断提高全党全社会的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

我们要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坚决反对和遏制一切危害国家安全、民族利益的言行。

第三,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压舱石”,发展的“定盘星”。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倡导健康文化风尚,摒弃畸形审美倾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