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王锦刚: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自觉自信自强(2)

二、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

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内涵丰富,视野宏大,贯通古今,论述深刻,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彰显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征。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中国传统哲学智慧,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精髓,也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既有历史的纵深,还充分彰显了当今的时代精神。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现代民族精神、强大价值观念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统一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灵魂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干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本是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加坚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或政党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价值的积极认同、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自身文化及其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因此,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是我们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

坚持文化主体性和人民性,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本质要求。当前,中华民族走上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性成就。

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走自己的路。毛泽东同志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人民在接续奋斗中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彰显了精神面貌和思想文化上的自信、自立和自强。

坚持走自己的路,就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性和人民性。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我们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性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属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服务人民、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为文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成效由谁评价等根本性问题,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

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是文化自信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度概括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全面深刻地总结了中华文明的整体特征和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纵观中外历史,除了中华民族,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够长时间地保持文明的连续性。这是很了不起的,是历史给我们的最大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望着檐上的“实事求是”匾额,久久凝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主席当年就是在这里熏陶出来的,实事求是就来源于这里。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中华文明历经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文化奇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古老的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发生的一次“化学反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将再次焕发出蓬勃生机。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