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北京样板”

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北京样板”

[中图分类号] F127; TP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4)06-0050-04

2021年7月,《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发布。聚焦2030年建成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这一目标,北京致力于打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北京样板”、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北京标杆”,全力推动数字经济驶入快车道,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多措并举,数字经济量质双升

目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支撑北京经济增长的关键动能。北京在数据要素配置、数字产业引领、数字创新策源等方面表现优异。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中,北京已处于第一梯队,科技创新成果产出、数字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均领先全国。

关键数字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近年来,北京紧抓底层技术和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卡脖子”环节,在多个高科技领域的研发及应用方面跻身国际前列,成为国际领先的“北京队”。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体系基本形成,多个关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如,全市9款大模型产品通过中央网信办第三批备案;全国备案的52款大模型产品中,北京占24款。自然语言、通用视觉、多模态交互大模型等方面形成了完整技术栈,算法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开展了6G通信异构硬件虚拟化、异构资源管理等核心模块设计,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微电子所完成了核心收发芯片优化流片。海兰信公司创新应用数据单元分组、海水无动力散热系统等复合型技术,建成了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创新中心为核心,北京形成了整体性、立体化、多层次的发展格局。全国半数人工智能顶尖研究机构在京聚集。北京集成电路装备创新中心、微芯研究院、超弦研究院、开源芯片研究院等,实现了原创性科研成果的高效产出。此外,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工业软件创新中心也组建完成,全力攻关前沿技术,承接国家关键核心任务。

数字化应用赋能产业发展。北京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金融科技发展等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在多个权威全球城市排行榜中名列前茅。全球前100家数字经济独角兽企业中,北京有8家企业上榜,总市值达19846亿元,位居全球第二。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专利数量居全球首位,集成电路装备产业集群全国规模最大,12英寸晶圆制造月产能居全球第五、全国第一。近3年来,北京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新设企业达3万余家,年均新设1万家,核心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超8000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人工智能、区块链、信创、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均居全国之首;5G万人基站数、算力规模指数位列全国第一。此外,北京重点推动信息服务业量和质双提升,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形成更多头部企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拓展,助力制造业企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实现提质、降本、增效。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充分发挥集聚优势,形成了以中关村软件园引领的自动驾驶、网络安全等新兴园区为亮点,各区差异化产业品牌园区多点协同的数字经济园区发展体系。目前,北京已建成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2023年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达1182万公里,同比增长36.6%。同时,启动3.0阶段100平方公里扩区工作,无人化示范运营迈入商业化试点新阶段。

数字基础设施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北京积极布局量子信息、区块链、算力建设等,数字基础设施加速迭代升级,综合水平领先全国。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和顶级节点指挥运营中心建设完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物联网终端用户超1.4亿,覆盖了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多个领域。编制实施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实施方案,5大智能算力中心相继启动建设并投入使用,预计2024年年底累计新增近7000P算力规模。截至2024年4月,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11.45万个,2023年新建2.7万个,实现五环内全覆盖、五环外重点区域和典型场景精准覆盖。在此基础上,北京智慧城市建设也向纵深发展,更多数字应用场景投放使用。目前,北京全面步入智慧城市2.0阶段,“京通”“京办”“京智”成为智慧城市统一服务入口,“七通一平”(即道路通、给水通、电通、排水通、热力通、电信通、燃气通及土地平整)构筑起数字城市底座。同时,北京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城市级“5G+8K”立体播放体系,市级98%、区级97%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此外,北京还致力于改善“数字民生”,在数字医疗、数字化社区等方面进一步破题。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打造基层治理“大平台、小前端、富生态”的北京模式;持续推进构建北京市智慧图书馆体系支撑平台;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启动实施智慧养老应用场景试点,具备报警、唤醒等功能的安全监测管理应用建设完成,让市民享受更多数字红利。

持续优化,重点领域有待突破

近年来,北京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作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重点领域有待进一步动态调整完善,以强化数字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

顶层设计和配套实施有待进一步细化落实。北京依托先进的数字技术基础,明确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同步发展的策略,旨在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同时培育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逐步构建起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近年来,北京陆续出台数字经济相关政策,且数量逐年增加,由2017年的两项到2020年累计出台58项数字经济相关政策。2023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行动方案》《北京市大数据标准体系》《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相继发布,构建形成了以地方数字经济立法为统领,以政策开放、标准创制等为支撑的政策体系,以多个垂直领域示范为目标的“1+3+N”制度框架体系初步构建。然而,随着数字经济领域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经济组织、产业结构、分工方式、生产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革,北京数字经济政策体系也需要随之不断完善。一方面,发展数字经济依靠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汽车、无线电管理等重点领域及重点行业,期待加快立法步伐,以优化政策布局,使导向更加明晰、体系更加完善。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统计监测体系还需不断深化,数字经济监测评价工作的“数据孤岛”有待进一步破除。

关键技术研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从0到1”的创新性研究,加快技术的前瞻布局是抢占数字技术制高点的必要举措。北京基于自身创新要素资源集聚优势,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领域大力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在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北京在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关键科技领域仍有一定差距,芯片技术、光刻机、人工智能、生物智能、软硬件等新兴技术需更多研发积累。高端5G芯片和高频器件等核心元件、AMOLED面板生产所用的蒸镀设备和曝光设备等关键技术尚未实现国产替代;人工智能产业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及关键设备等方面,也期待涌现更多重大原创成果,从而在国际上争夺数字经济的话语权。

数实融合效果有待进一步凸显。促进数实融合是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在完善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推动标杆企业、标杆工程和标杆产业体系的整体部署以及头部企业跨产业链赋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重点突出、成绩显著。同时,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养了一批拥有传统实体基因、兼具数字技术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并积极推动各个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目前,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加强跨界合作,数字经济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合作模式及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在制造业领域,北京工业互联网带动直接产业增加值规模还有待提升,在企业上云、应用场景、协同效果、产业带动、智能制造能力和成熟度等方面需持续加强。在服务业领域,应着重提升智慧金融、智慧零售和电商在数字产业中的占比和增速。未来,北京可以充分利用良好基础并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探索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数字引领,构筑创新发展优势

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是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先手棋,通过发挥创新动力和国际影响力促进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并与“五子”联动的顶层战略布局互相赋能,可以起到关键性的支撑作用。未来,北京将通过数字赋能产业、赋能城市、赋能生活,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北京样板”。

以数字化为引领,把握重点标杆工程。以人工智能为牵引,到2025年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的总体目标。深入融合推动“数字+”“数据+”和“AI+”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核心构建智慧城市平台,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实现数据要素价值化闭环,提升数据资源的应用效率和价值,并通过人工智能的广泛赋能,促进城市运行和行业智能化升级。在发展战略上,要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努力突破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区块链、隐私计算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超前布局6G、未来网络、类脑智能、量子计算等未来科技前沿领域,积极推进科研成果与行业、场景应用适配,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创新平台,制定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方案。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区块链底层平台、行业云平台等基础平台,建立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通过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促进全产业链迭代升级,形成驱动数字领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

数据要素市场改革,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北京作为国内最早提出通过推动数据资产入表等相关措施出台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城市,应尽快建立一系列配套措施,大力推动数据资产化试点。一是加快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建设运营,探索打造国家数据训练基地。推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提升数据交易系统等可信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在大模型训练、医疗健康数据流通等领域先行先试。二是充分发挥政治资源、金融资源、专业机构较为集中的优势,在全国率先实施对数据资产化专业服务机构、专业服务人员的认证和行业监管模式,提高行业服务质量。三是在数据要素利用上,建立健全第三方多元主体开发利用数据的机制。支持北京相关单位、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建设数据服务公共平台,推动数据开放和集成应用。

优化数字人才布局,夯实人才优势。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准确把握全球人才竞争的新态势,以更宽广的国际视野进行前瞻性布局。不断完善支持政策和人才工作机制,研究制定细分领域的“育才”“引智”促进政策,对数字创新支撑人才实施定向培养和精准引入。此外,要深入了解数字人才现状和需求,充分利用北京高校、科研院所和平台企业集中的优势,共建实践课堂,将人才培养与实际工作嵌入融合,为学生提供实战经验,为企业人才解答实践困惑。在体制机制方面,要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治理结构和市场化运行机制,下放更多课题制定和经费使用、人才引进和团队组建的自主权,实现科研高地、人才高地、体制机制高地三位一体。政府、高校和企业要积极发挥各自作用,由政府牵头搭建数字型企业与实体企业交流论坛,做好跨部门融合的人才储备和技术交流,在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上积极作为。此外,还要不断完善数字经济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体系,优化人力资源激励政策,构建数字人才培养体系,打通数字产业要素供给。

(本文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2024年一般课题“智能化转型视角下的北京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KY2024B015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

[2]任保平,王子月.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

(作者简介:王鹏,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