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收购“开门红”  彰显“中国饭碗”成色

夏粮收购“开门红” 彰显“中国饭碗”成色

 麦收时节,为做好夏粮收购工作,江苏各地积极腾仓备库,应用多种科技手段,提升粮食收储能力。各粮食收购点积极行动,确保夏熟小麦颗粒尽早归仓。新华社发(陈凯 摄制) 新华通讯社新闻信息中心负责提供版权授权。

金黄麦田,籽粒饱满,掂一掂丰收分量沉甸甸。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最新农情调度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麦收进度已过八成,进入收获高峰。

夏粮收购是全年粮食收购的首战,抓好夏粮收购是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举措。作为夏粮主体的小麦,虽然产量只占全年粮食五分之一,但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截至目前,主产区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麦超1000万吨,其中河南收购量超过300万吨,安徽、江苏收购量均在200万吨以上,湖北、山东、河北等地正在陆续上量,收购量同比大体相当;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小麦主产省共准备小麦仓容近8000万吨……开局良好的夏粮收购,为夺取全年农业丰收赢得主动。夏粮收购“开门红”充分彰显了“中国饭碗”成色,背后的智慧和汗水更令人鼓舞。

夏粮收购“开门红”,得益于各地夏收工作部署早、动手快、准备充分,各方汇聚力量,千方百计把丰收主动权牢牢抓在手里。据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 麦收省份设立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近2100个,开通农机作业服务保障热线电话1230多个;交通运输部印发通知,对联合收割机运输车辆进一步简化核验程序、快速免费放行……政策精准发力,措施落地生效,为夏粮丰收提供有力支撑。在山东,相关部门开展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为农民提供清理、干燥、储存、加工、销售等专业服务,发放科学储粮仓,指导农户科学储粮,节粮减损;在陕西,全省设立900余个网点、腾并仓容28亿公斤以上、校验设备2200台(套)、培训人员2400人次保障夏粮收购……实践证明,夏粮收购“开门红”,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勠力同心共担重任,是各方面不懈耕耘、接续奋斗,落实防灾减灾、防病治虫措施的生动实践。

粮食稳产增产,科技装备是关键。夏粮增产丰收的背后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是农业科技的保驾护航。从“望天收”的低产田升级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从面朝黄土背朝天挥镰割麦到农机“长眼睛”“装大脑”,科技赋能,让增产增收的基础得到夯实,麦收速度不断刷新,共同见证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岳张集镇,当地选择半冬性品种应对倒春寒,使用药剂拌种和封闭除草提升抗病、抗草害抗渍害能力;在安徽蚌埠市固镇县石湖乡,当地采用搭载北斗卫星系统的智慧化联合收割机进行小麦收割,机器可以自动收集多项收割信息,并能实时监控作业质量……科技装备贯穿在耕种管收全过程,会种地变成了“慧种地”,农民种粮挑上了“金扁担”,现代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田间地头激发出澎湃动能,让大国粮仓的根基越来越稳。

春争日,夏争时。夏季极端天气频发,农时尤显珍贵。连日来,我国北方持续高温,华北和黄淮旱情快速发展。水利部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农业农村部派出3个工作组和7个科技小分队,赴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7省,指导各地做好抗旱准备和应对工作……多部门多措并举,最大程度减轻干旱影响和损失。河北省对夏种墒情不足的地区及时会同水利部门做好应急引水、调水、提水、送水等工作;内蒙古自治区提前调剂调运补改种作物所需种子等农资,联合气象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加强土壤墒情监测……各地各部门加强气象服务,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指导农民合理安排收割时间,就一定能确保粮食能够及时、安全地从田间地头运达市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