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同心向绿 擘画美丽新画卷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同心向绿 擘画美丽新画卷

XxjwszC007046_20240207_CBMFN0A002

2020年9月2日拍摄的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拍摄的天津绿色生态屏障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近日,“十年同行·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主题研讨活动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活动邀请了市民代表、专家、三地生态环境部门相关负责人共话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十周年的故事。三地协同攻坚,改善环境质量;协同执法,守护生态资源;协同降碳,坚持美美与共。

协同攻坚,改善环境质量。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改善环境质量就是增进民生福祉。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在京津冀等区域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北京市牵头建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十年来,三地协同攻坚,统一规划和标准,联合立法,共同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行动,推动空气质量逐渐改善。据报道,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三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六成左右,重污染天数大幅削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蓝天白云,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成为广大市民最有获得感的一件实事。同时,北京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用拆除违法建设腾退空间,实施“留白增绿”,让市民开窗见绿、出门见园。

协同执法,守护生态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资源,不能“各扫门前雪”,而要抱团合作,加强执法联动,推动协同执法。2015年,京津冀三地正式建立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在京津冀三地毗邻地区,加强森林防火行政执法协作,构建保护大格局。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京冀两地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巡查。2021年至2022年 ,京津冀三地以综合执法改革为契机,三地增加了线索移送、宣传曝光和“吹哨”三项制度,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吹哨”制度明确了,在交界处发现的重大环境违法行为,一地发现,即启动“吹哨”制度,另外两地要及时“报到”,协同开展执法工作。

协同降碳,坚持美美与共。十年来,京津冀三地坚持美美与共、协同降碳,推动绿色低碳协同发展。三地联合编制了《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推进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北京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出台《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9个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其中5个全域生态涵养区均荣获“双称号”。北京市还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企业、气候友好型区域和气候投融资等试点,发布全国首个面向车用氢能领域的碳减排方法学。目前,京津冀地区最大的氢能产业聚集地——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已聚集190余家氢能行业企业。(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北京市永定门接济服务中心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