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垃圾分类,共享低碳生活新时尚

践行垃圾分类,共享低碳生活新时尚

 我们身边的改革事|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日前,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主办,深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志愿百日行”活动在深圳市启动。

垃圾分类,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人均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大量的垃圾所产生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全面实行垃圾分类,节约使用资源,这对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提升社会文明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城乡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据报道,“十三五”期间46个重点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先行先试、示范引导,居民小区覆盖率达到86.6%,基本建成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和经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持之以恒把垃圾分类这个“关键小事”办好,在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离不开宣传和的引导。尤其是通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以及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通过加强宣传引导,持续发挥志愿者示范引领作用,以践行垃圾分类的典型案例,提供了科学进行垃圾分类的“生动范本”。让广大市民群众学会科学、准确地进行垃圾分类,身体力行成为践行垃圾分类的主体力量,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真正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特别是要遵循垃圾分类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提升垃圾分类效果,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以点滴行动为改善生活环境、优化生态环境注入“小我”力量。

垃圾分类不仅需要行为引导和习惯养成,也需要设施的完善和严格的监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确保垃圾分类持续的基础保障。一方面,推动各类垃圾分类交投设施、垃圾箱房、分类收运设施的智能化改造、人性化治理,让垃圾“随手分一分”变得便捷可及;另一方面,利用科技赋能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理全链条各环节,解决常见的垃圾“不会分”、装运“一刀切”等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们的环保观念。同时,要全程严格监管,对居民在源头准确分类投放的各类垃圾,实现中端分类转运、末端科学处置,防止辛辛苦苦分好的垃圾,最终还是被混装混运处置,从而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信心受挫。只有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实现物尽其用,才能达到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垃圾分类对每个人来说也许是一件小事,但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是一次生活方式的伟大变革。让我们抓好这个“国之大者”的“关键小事”,将垃圾分类落到实处,成为文明生活好习惯,携手共建共享文明美好家园。(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