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4)06-0072-03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这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根本方向。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融入农业发展过程,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首都最大的平原区和农业大区,大兴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以农业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

聚焦产能升级,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一旦农业出问题,饭碗被人拿住,看别人脸色吃饭,还谈什么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以此警示粮食安全之于大国发展的特殊意义。大兴区农业资源禀赋突出,肩负着维护粮食安全稳定的重任。因此,大兴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首要任务就是聚焦农业产能升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粮食安全。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和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大兴区现有28.6万亩耕地、50万亩林地,全市1/4的设施农业建在这里,“首都南菜园”“绿海田园”等已成为大兴的符号。为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兴区通过保护现有耕地、复耕复垦、新增耕地等措施,持续加强耕地保护建设,守好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4万公顷,占全区耕地保有量的54.55%,整体进展在全市领先。新增耕地指标2510亩,居全市第一。2023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7.06万亩,超额完成全年粮食播种任务,大豆、蔬菜播种面积居全市首位;蔬菜产量居全市首位,占全市近1/3比重;西瓜和干鲜果品产量13.58万吨,其中西瓜上市量占全市的50%以上。大兴区以实际行动践行“大食物观”,为首都拎稳“菜篮子”、装满“米袋子”和丰富“果盘子”提供了重要保障。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基石。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大兴区围绕北京“种业之都”建设目标,将种业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全力打造“种苗核心区”,精准发力壮大种苗经济,已建成全市首家育苗能力达到5000万株以上的育苗场,基本实现育苗全程机械化、环控智能化、管理规范化,示范推广优新品种30余个,打造独立育苗品牌15个。2023年,全区育苗量突破1.5亿株,供应全市近一半的种苗订单式销售,辐射整个华北地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繁育。扎实推进3个国家级农业农村领域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不断完善西甜瓜和花卉苗木等生产标准体系。创新种业科技支撑体系。今年,大兴区与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合作,启动国际植物新品种综合测试中心建设,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共建种苗质量检测中心,助力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高端种业的产业化。锚定种苗经济,大兴区推动形成了“优苗优种促优品”的发展格局。为深入推进育苗集约化、智慧化、标准化发展,大兴区还将加快建设华北瓜菜种苗产业基地,激发种业“芯”动能。

聚焦数字赋能,智慧农业开拓新空间

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是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数字化发展,强调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和发展方向,并把智慧农业、数字乡村摆在突出位置,为农业农村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

在大兴区,数字技术逐步贯穿农作物耕、种、管、收、销等各环节。这种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中的数字化改造,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革新和生产力的提高,更是经营模式的深刻变化。近年来,大兴区深入开展“数字菜田”项目建设,在示范点内全面实施农业生产环境监控、标准化农事履约、精细化投入品管理服务。截至目前,全区菜田信息化覆盖率超30%,“数字菜田”面积已达4.86万亩,居全市首位。庞各庄镇的“数智服务平台”聚焦特色农产品销售,2024年已接到种苗订单近2000个,总交易额600万元。借用数字技术,2023年大兴区首次推出西瓜溯源码,助力“大兴西瓜”品牌建设和地标保护;同年发布全国首个西瓜产业指数——“中国西瓜产业·大兴指数”,为大兴西瓜贴上市场认可的价格标签,打造产业“风向标”“晴雨表”“避雷针”;建立起西瓜“产地直采、冷链物流、30分钟送达”的数字化供应体系,在电商平台设立36家直营店,年销售额达5亿元。下一步,大兴区将继续围绕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建设,持续优化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等领域数字化应用场景和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全面提升管理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

聚焦低碳循环,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以绿色生产力为主导的乡村生态经济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重要场景。大兴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绿色、减量、低碳、融合”的实践路径,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生产体系。

抓好农业标准化基地、绿色有机示范区建设。2022年起,大兴区引导生产经营主体逐步开展产品认证。现在,全区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已达120个,年绿色有机认证产量达3.68万吨,居全市首位。加强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和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2023年,全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41公顷,农作物化肥、农药用量持续下降,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9.54%。着力推进农业碳达峰碳中和。通过开展高品质智慧光伏农业项目,每年可减碳6000余吨。2023年,北京榆垡综合智慧能源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成为北京市唯一入选全国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的示范项目。创新培育“美丽乡村+”文化、教育、旅游、康养、文创等乡村新业态。近年来,大兴区依托农耕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发布80条精品旅游线路,推出“一分田”共享菜园等农事沉浸式体验活动,举办西瓜节、梨花节等节庆活动,激活内生动力,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同时,大兴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发展方略,加快构建形成首都“首善农业的展示地”。今后,大兴区将持续擦亮“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金字招牌,结合都市农业特色,深入挖掘农业生态价值,探索发展田间新业态,让农田、设施大棚、种植园区等成为“网红打卡地”。

聚焦乡村人才,激活新质生产力主体

新型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能动的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培养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村高层次人才。

近年来,大兴区持续加大乡村人才引进支持力度,做足“引、育、用、留”文章,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进行了人才储备。引进高端人才。2022年起,大兴区实施“新国门·援兴”人才支撑行动计划,目前已从京内高校引入6名专家,专项负责农业农村发展等工作。同时,开展“新国门”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评选,已认定3名农业领军人才、6名优青人才。培育基层管理人才。选优配强基层“三农”干部队伍,举办“村干部大讲堂”,帮助干部开阔视野、增强本领。为抓好“预备役”、培养“后备军”,大兴区实施“新国门·青苗”百名书记后备培养计划。目前,全区已储备村级后备人才1128名,其中40岁以下的占83%,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0%。培优现代“新农人”。吸引青年经营型与技术型人才回乡,首批已遴选出30名“直播带货达人”及产业“头雁”培育对象,通过培训实践和商务合作,让创新农业“带头人”掌握流量密码,助推区域发展。大兴区还将进一步加大以科技人才、高素质农民为主体,懂知识、善经营、会管理的创新管理型与技术创新型的乡村振兴人才为支撑的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助力全区农业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3]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4-9.

(作者简介:庆兆珅,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