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跟着习主席学国学】郭继承:别让取财“无限度”,别让用财“无节制”

郭继承

郭继承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2月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所引用的一句名言。讲话的原话是:“‘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领域节约行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层面在某种程度上也形成了一些大拆大建,甚至是铺张浪费的不好现象,这是我们必须承认并正视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一时间特别强调勤俭节约的精神,可谓用意深远。

QQ截图20240611133417

“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语出明代著名改革家、政治家张居正模仿西汉贾谊的《陈政事疏》而写的政论文,也是他中进士后第一篇主动的上书——《论时政疏》。这句话的意思是,提取时有限制,使用时有节制,财富就会很充裕,提取时无限制,使用时无节制,财富就会匮乏,旨在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靡浪费。

QQ截图20240611104734

“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这句古话对当下的启示有五:

一是对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大拆大建、铺张浪费现象应有的反思和警醒。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带来的一些大拆大建现象,在特定阶段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当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时,我们对于大拆大建现象理应有所反思,对于铺张浪费现象造成的地方财务负担理应有所警醒。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勤俭节约,应该说是对这一系列现象的一种批评、一种指导。

二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国历史的深刻洞察与总结。尽管现在我们已经远离了饥饿的状态,但是我们毕竟是从吃不饱的状态发展过来的。所以,我们始终要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面对未来的人类社会发展,粮食富足的状态真的是永恒的吗?作为一个有历史感的民族,我们是不能回避这种思考的。可以说,我们强调勤俭节约正是对未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可能出现的困难与挑战的一种防范性回应。

三是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挑战的预见。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这一段讲话的2021年,世界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世界格局动荡的叠加考验中。勤俭节约,既是我们的文化,也是中国智慧对历史治乱规律的一种总结,也就是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四是强调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不骄奢淫逸,在任何时候都是值得全社会大力倡导的品质。

五是要深刻理解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只是表层现象,其背后深层体现的是一个人乃至国家的态度、历史与哲学。满足一个人的正常需求并不会造成什么浪费,而在其正常需求之外的巨大浪费,反映的是这个人对人生、历史的理解,以及其内在的价值观。我们之所以要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正是由中华文化所代表的人生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我们倡导的价值观所决定的。

QQ截图20240611105123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非常具有战略性的概念。也就是说,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什么?那就是新质生产力。所以,国家的政策、导向,就是要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新质生产力可以更好地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但是,无论怎样发展,我们永远要把勤俭节约当作最宝贵的民族传统、最需要倡导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二者是一体的,也就是我们决不能因为生产力发展了、物质富裕了,而变得骄奢淫逸、铺张浪费。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