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端午佳节”的厚重内涵

感悟“端午佳节”的厚重内涵

 粽叶飘香,雄黄酒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迎来了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端午节又称“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龙舟节”等,拥有2000多年历史,是我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到了这一天,龙舟竞渡,粽米飘香,既蕴含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追思敬仰,更凝结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年6月4日,在甘河子镇“千人共跳民族舞”主题活动现场,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表演蒙古舞。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2024年6月4日,在甘河子镇“千人共跳民族舞”主题活动现场,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表演蒙古舞。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到提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再到提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被重视受欢迎,作用日益凸显,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安康祥和的诚挚祝愿,是端午文化的重要内涵。一岁一端午,岁岁皆安康。每当端午佳节来临之际,人们总是会用“安康”二字来传递祝福。为什么简简单单的“安康”二字,会在端午节被反复提及?《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端午时节,正值仲夏。此时,天气湿热多雨,容易滋生虫害,导致灾病,因而民间又常常把农历五月称为“毒月”或者“恶月”。为了驱邪避虫,每当端午时节,古人往往会用兰汤沐浴,并在家门口插上叶子形状似剑的菖蒲;会点燃一把艾草,让艾草释放的浓郁香气来驱瘟驱虫;会辅之以雄黄泡酒,并把雄黄酒轻轻涂在孩子的额头,模仿老虎的纹路画上一个“王”字,希望孩子能够趋避五毒、健康成长。千百年来,华夏祖先正是从这些简单朴素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这个节日增添了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习俗,流传下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时光荏苒,今日之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研工作者早就研发出日益多样的祛除病害手段,但面对犹如“黑天鹅”般出现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仍然不能放松警惕。树立文明卫生意识,拥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是人们共同的美好心愿。端午节这一天的习俗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绿色生态元素,凝聚了先人尊崇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因而,每当端午时节,人们便挂艾草、系香囊、吃“五黄”……将浓郁的端午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织紧织密安全健康的防护网。

2024年6月6日,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竹泉村,手工艺人展示制作好的香囊。新华社发(王彦冰摄)

2024年6月6日,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竹泉村,手工艺人展示制作好的香囊。新华社发(王彦冰摄)

团结奋进的龙舟精神,是端午文化的生动注脚。端午赛龙舟,是不可错过的一场重头戏。“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旗鼓声声,不相上下,每当端午时节,龙舟竞渡的画面总会在各处上演,无论是独具特色的龙舟,还是深沉激昂的鼓点,亦或是协调有力的划桨,无不生动诠释着团结、拼搏、奋进、和谐的龙舟精神。据传,当年眼见屈原沉江,善良的人们奋力划桨,船行如剑,希望挽救这位爱国诗人。为了不让鱼儿啃食屈原的躯体,人们还纷纷将粽子抛入水中。后来,这项在古代主要用于祭祀祈福的重要活动,逐渐发展演变成为赛龙舟这样一项大众休闲运动。2021年8月,在东京奥运会皮划艇的赛场上,龙舟作为展示项目亮相。2023年,龙舟又成功“划”进了杭州亚运会。如今的端午赛龙舟,解锁了多种新玩法,成为集游、食、展、赛、演等多元特色体验活动于一体的龙舟“盛宴”,为龙舟比赛注入文化元素、文化记忆和文旅要素,向世界展示中国风采和中国力量。

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是端午文化的内在基因。“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尽管关于端午节的民俗起源,有很多传说,但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屈原。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极力主张“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由此得罪了旧贵族, 遭到了诋毁攻击,被赶出都城、流放他乡。后来,秦军攻破楚都,屈原眼看山河破碎,心如刀割。农历五月五日,一心为了楚国的屈原来到汨罗江畔,他回眸深情地望一眼楚国的大地,最终怀抱大石沉江,留下“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千古名篇,让人久久感怀。斯人已逝,岁月变迁,与其他节日相比,端午节更多了一层爱国为民的深层底色。屈原身上所蕴含的浓厚的家国情怀,时时吹动着人们心底的涟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如今的端午节,早已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节日,更成为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的载体,流传千古,生生不息。

“文化是根,根深则叶茂;文化是魂,魂立则业兴。”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是凝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识的重要载体,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这个粽香阵阵、锣鼓声声的端午,让我们剥开粽叶,佩上香囊,让传统节日融入现代生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端午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作者系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翟婧校对:王静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