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蓝色粮仓”,让老百姓餐桌更丰富、吃得更健康

建设“蓝色粮仓”,让老百姓餐桌更丰富、吃得更健康

XxjpsgC007437_20240606_PEPFN0A001

工作人员在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引育种中心展示选育的海螺品种(2024年5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海上矗立起“超大城堡”实现零碳作业和智慧养殖,实验室里扇贝可以“一站式体检”,海参拥有大型“种子银行”,大黄鱼住进“精装房”……今年6月8日是第十六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七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我国“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加快发展海洋渔业,大型海洋牧场建设由近海挺进深远海,渔业种质“芯片”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更多优质、安全的水产品被端上百姓的餐桌……辽阔海洋正在变成更加丰盈的“蓝色粮仓”。

强化科技支撑,打造现代海洋牧场。“澎湖号”“陶湾一号”“深蓝1号”“恒燚一号”……一批深远海养殖装备不断升级。建设迈向深远海的海洋牧场,是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近年来,我国出台首个海洋牧场建设的国家标准,将“优化近海绿色养殖布局,建设海洋牧场”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国已建成海洋牧场300多个。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不断探索深水网箱装备国产化研制推广应用,不断提升养殖装备总体水平,推动“耕海牧鱼”技术迭代更新,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

做精做好种业,着力培育海洋良种。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握紧海洋种苗选育,就相当于握住海水养殖业的“芯片”。近年来,我国水产种业在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许多海水养殖品种从无到有,海洋渔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23年10月,通过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达283个。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强化种苗保障,着力办好“种子银行”,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自主培育优良新品种,一手保护好种质资源、良种基地,推动养殖技术创新突破,为海洋渔业增产、端牢中国饭碗增添信心和底气。

优化用海管理,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养殖用海是我国用海面积最大的海域使用类型。据统计,我国现有海水养殖面积3111万亩,养殖用海成为18亿亩耕地之外,向海洋要热量、要蛋白、扩大食物供给的重要资源要素保障。通过优化养殖用海管理,科学确定养殖用海规模与布局,鼓励发展多层次综合养殖,充分利用海水立体空间,提升海域资源利用效率。推行生态化养殖用海方式,有效促进海水养殖提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稳定和扩大海水养殖产品供给,为建设“蓝色粮仓”奠定坚实基础。严格控制新增围海养殖规模,不占用自然岸线和生态保护红线,更好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从海洋到餐桌,让老百姓放心消费。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国,为世界水产品供给作出重要贡献。推进绿色养殖,不断改善海洋养殖环境,积极鼓励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进养殖生态环保材料应用,提高养殖设施和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坚持高质量,树立高标准,紧盯生产端、市场端,做好上市产品的检测和溯源,把好从海洋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守好海上粮仓的全流程食品安全,让老百姓餐桌更丰富、吃得更健康。(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延安市接待处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