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社会

谱写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首都新篇章

报告人:闫萍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教授
简 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实现解决老龄问题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多项政策布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目标已经明确,重点任务正在稳步推进,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期报告,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闫萍教授从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与发展形势、人口老龄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思考三个方面作出详细解读。
总播放:7090
发布时间:2024-06-06 16:07
  • 我国在推进全民覆盖和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需在保障适度、可持续性和多层次性方面做出努力。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目前以养老保险为核心,但存在结构失衡问题,需要强化多支柱模式和金融创新。健康保障方面,应从疾病治疗转型为健康维护,提高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水平。老龄服务保障面临市场培育不足、供需结构失衡等挑战,需要建立长期照护制度,解决人力资源短缺问题。[文稿][课件]

     

    IMG_202406058401_401x236

    闫萍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精彩观点

    点此查看课件

    一、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与发展形势

    (一)时代背景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当今世界老年人数最多的国家,2023年底,已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9亿,预计2025年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系统问题,它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曾说,人口老龄化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的影响远远超过人口统计学的范畴,不仅是老龄人口的数字或比例在一年一年地变化,老龄化还更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实际上,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不仅伴随着规模巨大的人口,还伴随着最大规模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我国14亿多人口中有近3亿老年人口,我们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这是中国突出的国情,这也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不能照搬外国模式,发展途径与推进方式必然有自己的特点。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未来30年,我国人口总量将处于负增长阶段,人口年龄结构进一步老化,劳动力数量也将进一步减少,在这一重要转折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对于我国人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之一就是要科学把握我国当前的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正确看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充分认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规律和特征,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进,采取积极措施,有力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二)发展形势

    1.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

    北京市进入老龄化社会比较早,1990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达10.1%,标志着北京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北京市的老龄化程度一直在加深。近年来,随着60年代的婴儿潮进入退休潮,北京市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21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0%,正式跨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北京市用3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从进入老龄化社会到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的跨越。2023年末,北京市全市常住人口218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494.8万人,占比22.6%,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346.9万人,占比15.9%。到2035年,预计北京市老年人口将接近700万,老年人口占比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从中度老龄化社会到重度老龄化社会,北京将用10余年的时间,这个进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七普”数据显示,北京市的老龄化程度在全国排名15,处于居中的位置。虽然,受以年轻人口为主的外来劳动力涌入影响,北京市老龄化进程得到一定程度的减缓。但是要从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来看,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七普”数据显示,户籍人口的老龄化程度高达27.4%,也就是10个北京户籍人口中,有将近3个是老年人,接近重度老龄化的程度。按照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标准,2022年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抚养比为51.1%,意味着大约每2名劳动力要抚养1名老年人。

    2.少子高龄化并存局面难逆转

    北京市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0以下已经超过30年,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六普”时,北京市总和生育率仅为0.71,“七普”时总和生育率为0.87,仍显著低于“七普”时全国1.3的平均水平,更远低于更替水平2.1。当然,总和生育率不断下降是全球的趋势。许多国家的生育率近几十年来显著下降,1950年,全球人口平均总和生育率为5,2021年全球人口平均总和生育率为2.3,即平均每名育龄妇女生育2.3个孩子,预计2050年这一数据将下降到2.1;事实上,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也长期低于2.1的更替水平,“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

    近十年来,北京市育龄妇女规模及其占总人口比重明显下降,育龄妇女的年龄结构呈现老化趋势。“六普”时,北京市育龄妇女规模为613.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31.3%;“七普”时育龄妇女规模减少为560.0万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也降低至25.6%。同时,近十年来育龄妇女的年龄重心逐渐向高年龄组转移。“六普”时,北京市育龄妇女年龄分布在20-24岁组的比重最高(20.6%),其次是25-29岁组(18.8%);“七普”时,北京市育龄妇女分布比重最高的年龄区间变为30-34岁组(21.3%),其次是35-39岁组(18.5%)。

    北京老年人口高龄化特征显著。2022年,从户籍人口看,北京80岁及以上人口69.9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6.9%,比2021年增加5.6万人,增长8.7%,是该年龄群近十年中增量最多、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一年,达到4.9%。值得一提的是,全市百岁老人的数量也创下新高,北京百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共计1629人,比2021年增加212人。从户籍高龄老人的分布情况来看,朝阳区、海淀区和西城区的高龄老人规模位列前三,分别为13.5万人、13.3万人和8.2万人。从高龄老年人口占比上看,丰台区、朝阳区和石景山区排名前三,分别为6.4%、6.2%和6.1%。

    总之,生育率下降和预期寿命提高这两个因素推动着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步步加深,使人口老龄化成为一种难以逆转的现象,成为影响新时期首都人口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