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拍摄的谈家桥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工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发布2024年城市更新行动评审结果公示,首批拟支持石家庄、太原、沈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南昌、青岛、武汉、东莞、重庆、成都、西安等15个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支持部分城市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重点是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建立“好社区、好城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开展城市更新示范行动,不仅要率先实现空间环境的改善,还要探索兼顾社会、经济、文化、治理等多重目标。面对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系统思维有序推进。数据统计,2023年,全国实施各类城市更新项目约6.6万个、完成投资约2.6万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于完善城市功能、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系统思维,让城市更新成果更好融入社会发展、惠及百姓生活,是推进城市更新示范行动的题中应有之义。
推进城市更新示范行动,既要“体检”,也要“治病”。犹如体检之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城市体检也是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条件。城市需要更新什么?怎么更新?首先就要通过体检,对“城市病”进行把脉问诊。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消息显示,从2024年起,我国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首次示范城市需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全面开展体检,深入社区、小区,查找人民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将发现的问题作为城市更新重点解决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对症施治。
推进城市更新示范行动,既要“面子”,也要“里子”。住宅外墙脱落,砸人砸车等事故时有发生;小区年代久远,老人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面上问题就像悬在头上的“利剑”,迫切需要解决。同时,城镇燃气、供水、污水、供热等管道日益老化,“城市看海”现象仍未避免,这些隐藏问题就像身体的“隐疾”,必须重视解决。推进城市更新示范行动,聚焦上述短板弱项,用好定额补助资金,对城市燃气、热力、给排水、电力等城市地下管网实施更新改造,有序推进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建设,大力完善城市更新中的“良心”工程,让城市更新更符合百姓所需所盼。
推进城市更新示范行动,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推动城市更新,无论是对生活垃圾分类、综合杆箱、物流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还是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和绿地开放共享,抑或是推进适老化适儿化改造,都是通过“塑形”提升城市的“颜值”。但是,“万楼同形”“千城一面”不是城市更新的目的,留住城市文脉才是城市更新的内核。要处理好现代和传统、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充分尊重城市个性,做好城市更新规划。在老旧厂房、老旧街区等更新改造中,要注重保护、“修旧如旧”,传承城市记忆,赓续城市文脉,推动城市更新向美而行。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积极顺应城市发展新趋势、人民群众新期待,有序推进城市更新示范行动,加强示范工作经验总结、交流推广与成果转化,大力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城市,实现城市更加美好生活。(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湖北省鄂州市委宣传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