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文化

从北京中轴线看中国古都文化

报告人:韩朴 北京文史馆馆员、北京史研究会原副会长
简 介:北京中轴线始建于1267年,形成、完善于明清至近现代,历经700余年,全长约7.8公里。2020年8月,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批准印发《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7月—2023年6月)》。本期报告,北京文史馆馆员、北京史研究会原副会长韩朴以北京中轴线为索引,深入梳理了中国古都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深刻体现了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重大意义。
总播放:1030
发布时间:2024-06-03 12:08
  • 古代中国的都城建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严格按照“一宫、中轴”的思路来进行整体规划、建设的?北京文史馆馆员、北京史研究会原副会长韩朴指出,从曹魏邺城到魏晋洛阳这一历史时期的都城建设形成了“一宫、中轴”的特点,并影响了此后历代中国都城的规划建设,其中的代表便是由曹操设计、规划的邺城。

     

    7919fadcc59847ecbc955a3af8c011ab

    韩朴 北京文史馆馆员、北京史研究会原副会长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北京中轴线是南北向的,两边对称,南起永定门,两侧是天坛、先农坛。往北是正阳门,之后是天安门、端门、午门,两侧有太庙、社稷坛。再往北是紫禁城、景山、地安门,最后是钟鼓楼,全长7.8公里。从2011年6月开始,北京市正式启动了中轴线的申遗工程,即申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8月,国家文物局从国家层面确定了推荐北京中轴线作为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项目,这是一个国家级项目,代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申报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中轴线上现存的建筑文物,还包括这些文物所表达的中国古都文化。这种文化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城市中轴线,了解中国人是如何以都市的规划布局来表达对于政治理念、文化象征、生活空间的认识。虽然这条中轴线位于北京,但以中轴线为主要特征的都城文化并不是北京人独有的。中国历史几千年,华夏大地上曾经出现过非常多的朝代、国家和都城。尽管这些都城的原始样貌大多都没能保留到今天,但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中国的古都文化从无到有,发展壮大,代代传承,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北京的这条城市中轴线,同样也叠加了元、明、清三朝,至今几百年都市文明的精华。由于处在代代传承的历史“接力棒”中后几棒,北京中轴线的保存更为完整、全面,可以说是凝聚了中国古都文化的灿烂结晶。

    一、“中”的概念从何而来

    一说到中轴线,那就躲不开这个“中”字。中国古代的文字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早期“中”字的形象,中间是一根棍,上、下端都拴着布条或者叫旗流,是一个旗子的形象。“中”,既表示方位上的“中”,也有中介、合适等意思,比如在河南方言里就表示合适、认可的意思。

    从空间来看,华夏民族把自己长期生活的这一地域叫作中国,这里的“中”也是一种标志物。不同于中间的中国,东边、西边、南边、北边的民族也各有称谓。历史上,除了汉族以外,不少少数民族都统治过这一地域,但不管是哪个民族,都会把自己看成是中原之国的主人。

    儒家的学者把“中”的概念发展为一种哲学思想,即“中庸”,进一步深化了对宇宙秩序的认识,比如“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这一普遍认同,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即一个共同的民族意识。

    “中”的文化观也普遍存在于各种的建筑形式上,从一间房、一个园子,到一条街道、一座小城镇、一座大城市,乃至都城。有的学者就认为,都城中轴线的概念来源于中国古人对北斗七星的崇拜。古人在观测过程中发现,天上所有的星斗都围着北斗七星在转,而唯一不转的核心就是天枢星,也就是北辰,所以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说法。孔子就认为,我们要用道德的力量治理国家,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安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而别的星辰都会环绕、拱卫着它。在此基础上,中国古代都城的理想规划也就逐步形成了。从理论上讲,在封建社会,都城一定是政治中心,有皇帝办公、居住的宫城,比如北京的紫禁城。宫城里还得有一间办公室,也就是所谓的大朝政殿,比如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也就是说,以宫城里边的大朝政殿为基准,即北斗星,穿过它划一条南北向的轴线,就是中轴线了。在这条中轴线上,大朝政殿是最尊贵的,皇帝要坐北朝南、南向为尊。同时,以中轴为核心,两边的建筑要相互对称,也都比大朝政殿地位要低,形成一个拱卫中心的格局。当然,这种规划、格局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实践中逐步发展、认识、形成的。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