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韩朴:从北京中轴线看中国古都文化(3)

秦朝之后是西汉。西汉的首都——汉长安城,尽管是当时世界上两个伟大都城之一,但在建设之初并不怎么伟大。从春秋战国到秦灭六国,再到天下反秦、楚汉之争,战争一直都未能中断,中原大地上已经是一穷二白了。新的朝代,要建新城、新宫殿,拿什么建?所以,我们能看到,汉长安城的遗址从空间位置上与秦咸阳是重合的,即就着咸阳城的旧宫殿合建的。长安也就是过去咸阳下面的一个乡的名字。由刘邦开始,几代皇帝对长安城进行建设,有钱就多盖,没钱就停一停,陆陆续续进行了90多年。长安城的城墙是汉惠帝时连续三年从民间征发劳力才筑起来的,当时也是没有什么所谓的规划。如果说长安城也有中轴线,那实际上是有点勉强的。汉长安城有三个特点:一是规划得非常不严密,不在一条直线上;二是因政治、历史等原因形成了两宫制,即刘邦的未央宫、吕后的长乐宫;三是宫殿占据了大部分面积,民居、市场的比例很小,整体布局也比较松散。

西汉之后是东汉。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就没有把首都定在长安,而是把新都定在了洛阳,也就是东汉洛阳。从东汉开始,洛阳城经过了三国曹魏、西晋,一直到南北朝时的北魏,上下500年间都是都城。也正是这一时期,中国都城布局和宫室制度才开启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成果,对隋唐以后的历代都城规划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这500年在中国古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洛阳的巨大变化并不是在东汉时期产生的,而是在其后。东汉建都洛阳时,也是继承了东周、秦、西汉时候的洛阳旧城,也就沿袭了多宫制度。说到底,这也是两汉政治斗争复杂,外戚、宦官搅乱政局的结果。

直到东汉末年,这一情况才随着王朝新主人而出现巨大变化。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是汉献帝,我们都知道他受制于权臣曹操。不过,曹操并没有把汉献帝拉下马,真正把汉献帝拉下马的是其子曹丕。汉献帝被逼禅让后,东汉也就结束了。从那时起,洛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最开始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也不是在洛阳出现的,而是在曹操那里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我们说的不是一座国都,而是曹操的封地——邺城。邺城既是单一宫城制,也具有一条贯穿宫城、城门的笔直的中轴线,还有一条东西横向的、把城市分为两半的大街,其中的功能区也分配得很整齐。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曹操作为一方诸侯,在混战过程中早早拿下了邺城,然后就把这座城市当作自己最重要的军事、经济、政治基地来建设,也因此被先后封为魏公、魏王。曹操在邺城首先实现了先规划后建设的城市建设理念,把中轴对称的布局扩大应用到整个城市:一是一改秦汉时的多宫制,首创了单一宫城制,而且这个宫城在轴线上居北、居中;二是首创了一条连接宫城主殿、宫门、都城南门的中轴线,并且在中轴长街的两侧部署机关衙署;三是一改以往的松散布局,首次利用一条东西方向的穿城大道把全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功能布局明确,结构严谨。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说的就是邺城的铜雀台,至今台基仍在。邺城由于战争与漳河发大水两个原因而被毁,现在仍处在考古发掘的状态中。

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承袭王爵,而后逼汉献帝让位,以魏国天子身份正式取代东汉王朝。随后,他马上从邺城来到洛阳,并马上开始了对洛阳宫室的大规模改建。由于也深受邺城建设规划的影响,在曹丕去世后,其子曹叡更加大改大建,于是便有了经过改造的魏晋洛阳。之所以称魏晋洛阳,也是因为西晋对这个城市的改变不大。魏晋洛阳的宫城有三圈,外面是宫城城墙,中间是省城城墙,里面是禁城,也就是皇帝的生活区和工作区。在这一时期,都城的中轴线就已经变得非常明显了,还有一条明显的中轴大街,在禁城里也分出了清晰的前朝后寝。曹叡还非常上心地专门派人到长安,把包括秦咸阳、汉长安,国家强盛时的装饰运过来,比如张骞通西域后,汉武帝为了纪念铸的两座大铜骆驼。曹叡把铜骆驼摆在宫门门口,正对着大街。“铜驼街”的名称由此而来,此后500多年不断受到文人描写、歌颂。自此,此后历代都城的规划都遵循着魏晋洛阳的特点,及其模式、做法。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