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张俊伟: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

我们作为一个大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所以在现代化过程中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而没有照搬西方的经验。鸦片战争后,晚清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感受到了中国和列强之间的差距,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等口号、方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而辛亥革命正是受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影响而发生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模式。在中华民国建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没有系统的理论、相应的社会支撑以及全社会思想方式的改变,导致整个社会处在持续动荡的过程中,军阀混战,生产难以发展,人民生活难以改善。

1927年,国民党政府通过北伐在形式上统一中国。到了抗战时期,中国又形成了国共两党合作抵抗日本侵略的局面。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提出“一个政党、一个领袖”,而中国共产党则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在中国从事革命的一切党派,一切人们,谁不懂得这个历史特点,谁就不能指导这个革命和进行这个革命到胜利,谁就会被人民抛弃,变为向隅而泣的可怜虫。

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革命,有两条主要依据:一是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即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整个世界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新时期,而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使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领导阶级;二是中国资产阶级具有“一身而二任焉”的两面性,即一方面受到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具有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还有着对革命敌人的妥协性,注定革命不可能由其领导而成功。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我们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2年以后,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讲过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我们没有走像苏俄那样在取得政权后直接没收地主阶级多余土地、直接剥夺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的道路,而是走了一条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对手工业引导合作的道路。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秘密报告,全面否定斯大林。对此,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毛泽东同志作出《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明确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指导方针。这一系列讲话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认为是试图开辟一条不同于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宣言。这一时期,我们在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如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研发“两弹一星”、开发大庆油田等,既保证了国家的安全,也为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和能源保障等,同时又为改革开放、经济步入快车道奠定了物质基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指导思想上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政治路线上明确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也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重大论断的指引下,我国在九十年代快速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经过一系列努力,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时,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同时,我们还积极扩大开放,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过十五年的艰苦努力,我们于2010年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我国市场化改革获得了全球的普遍认同。由此,我们开始更充分地融入世界大市场,为深入推进国际化分工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十六大确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这一阶段性的现代化建设目标,现在也已完成。经过几十年努力,我们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也对此作出了系统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