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号”博物馆 +1,展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理想和抱负

“国字号”博物馆 +1,展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理想和抱负

XxjcizC007002_20240531_CBMFN0A005

2024年5月30日,观众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参观展览。CICPHOTO/杜建坡 摄 图片来源:新华社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他们怀揣报国心,把一生献给科学研究;他们孜孜以求,用几十年的时间,只求将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国家的手中。钱学森、袁隆平、吴孟超、南仁东、林俊德……这些响亮的名字和这些名字背后的故事,一次次让我们肃然起敬。2024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科技界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今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于当日正式开馆,并举办首展活动。该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文化综合区的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内,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为一体,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馆内藏品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研究成果为基础,收藏入库500余位中国科学家的书信、手稿、科学仪器、著作、音视频和相关文物文献等珍贵史料。引导社会各界运用展览、微视频等方式和各种文艺创作、表演等形式,讲好我国科技工作者爱国奋斗故事。

紧盯国家需求,把牢科研方向。从化学、材料等传统基础学科到干细胞、脑科学等科学前沿,近年来,我国高质量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坚持步履不停,在基础研究取得更多突破,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瞄准“卡脖子”问题,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展现伟大成就,继续奋力前行。高铁飞驰、跨海架桥、风中取电、上天揽月,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深空深海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广泛宣传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解读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等方面的重大科技政策和举措。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履行使命担当,开辟广阔未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的创新者们正奋勇前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延安市接待处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