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学深悟透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的五重维度

中国理论网:学深悟透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的五重维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通篇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2023年11月,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组织编写的《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出版发行,全面呈现和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尤其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其中,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祖国、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反复提及的关键词和聚焦点,是贯穿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主线主脉。

一、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被动卷入到主动应对,其中的关键变量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1],用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长期探索和实践、成功推进和拓展同中国共产党百余年伟大奋斗进程的历史关联性,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就是中国现代化向中国式现代化华丽转身、凝聚升华的伟大历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代价开辟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艰辛和不易。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本质特征和最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明确为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管总、管根本的一条,强调“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3],分别从决定根本方向、确保奋斗目标、激发强劲动力和凝聚磅礴力量等四个维度梳理了党的领导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价值和战略意义;并从世界政党比较和破解现代化“政党之问”的视角,指出“作为现代化事业的引领和推动力量,政党的价值理念、领导水平、治理能力、精神风貌、意志品质直接关系国家现代化的前途命运”[4],阐明了强国必先强党、党强中国式现代化方可行稳致远的道理。

质言之,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现实、未来相贯通,国际、国内相比较的维度,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哪些特质品质优势和从哪些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发挥决定性意义。新征程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这场伟大社会革命兴旺发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始终思考和回答的根本性问题。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打破“封闭僵化的老路”、警惕“改旗易帜的邪路”,通过“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5]进而走出自己的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顶住、抵制和批驳了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倾向的干扰混淆破坏,成功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梁八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6],就是要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走对走通,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同一条道路的不同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识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属性和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彰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特质和世界意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引领和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文明”的发展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中国式现代化走稳走好提供战略保障和动力源泉。反过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力推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造了世界叙事话语,从根本上拓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空间。

质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联袂互动,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大旗,让中国不仅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引领者,同时成为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引领者和创造者。新征程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坚定制度自信的前提下把制度优势最大限度转化为治理效能,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三、伟大祖国: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支撑

国家是推动现代化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关键支撑。1840年到1949年的悲惨遭遇告诉我们一个深刻道理:没有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现代化永远只能停留在“镜花水月”的美好想象之中。正是新中国的成立,才开启了真正意义和完全意义上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步走”构想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步走”战略,从世纪之交的新“三步走”到新时代以来的新“两步走”战略安排,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立足我国各个时期的国情实际,把以“四个现代化”为基本标志的中国现代化事业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中国式”本身就意味着,我们的现代化“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7],而是原发性、内生性、独立性、自主性的现代化,是深深打上中国烙印、蕴含中国元素、充盈中国气象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从“世界之中国”“历史之中国”“文明之中国”等中国本位和中国立场出发思考谋划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现实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发展方向,是对全球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8]。比如将“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9]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首条中国特色,就是充分考虑到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现实国情和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拓而展之,习近平总书记概括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五个中国特色、九条本质要求、五项重大原则等,都是立足中国国情和客观实际进行的最高顶层设计。

质言之,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拓展是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伟大历程相呼应的,是与伟大祖国的独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繁荣兴盛进程共命运的。伟大祖国、强盛中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后盾,而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指向就是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要坚定中国自信,“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10]

四、中华民族: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依托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发展史,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从多元逐渐向内凝聚为一体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华民族在共担民族大义、共赴救亡大业的伟大牺牲奋斗中逐步结成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从千年辉煌走向百年苦难再到开启新的铸就辉煌进程,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叙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集国家梦想民族梦想国民梦想于一体,对接中国与世界,唤醒了中国人的集体意识和历史思维,激发出一个民族内心深处积蓄已久的强大梦想力量,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习近平总书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明确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牺牲创造的主题,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11],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内在统一起来,用中国式现代化破解“民族复兴之问”,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以中华民族为主体参照,提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崭新概念范畴,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深层雄厚的主体依据和源源不断的主体力量。

质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走向百年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通过艰辛实践探索取得的重大成果。中华民族的主体身份、精神特质、共同体特征、历史传承、文明禀赋、复兴使命等深深影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性标识和主体性发展。新征程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中华民族为主体依托,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牵引,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五、中华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

中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熔铸为一的结晶体,生动反映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价值理念、生活体验、道德修养、行为方式等,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深度、高度和厚度。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我们的根基血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立足点,成为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现代化进程为什么能够孕育和发展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的相通相融和相互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动体现着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而中国式现代化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熔铸其中,既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大胆吸纳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之优长,“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13]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深厚沃土之中,是承载精深文明底蕴、散发浓郁文化气息、彰显高昂精气神的新型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14]

质言之,中国式现代化始终传承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文化根脉、文明基因,又赋予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世界影响。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化的现代化、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一体两面、同频共振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的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也是同一个过程。新征程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始终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巩固和提升中华文化主体性;秉持开放包容,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坚持守正创新,在“第二个结合”引领的新一轮思想解放大潮中,深度挖掘、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大胆探索面向中国式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论、制度和治理模式创新。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集中回答了为什么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推进什么样的中国式现代化、要靠谁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究竟去向何方等系列重大课题,勾勒出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景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以中国共产党这一先进政党为核心领导力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根基和制度为基础,以伟大祖国的强大国家为支撑,以中华民族的深厚主体依托和复兴使命为指引,以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文明底蕴提供深厚支持。我们要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并把这“五个认同”汇聚的强大政治凝聚力、文化影响力和发展自信力转化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雄厚内驱力牵引力和坚韧定力耐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新时代高校青年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精神提升研究(19YJC71004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玉标,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3][6][7][8][11][14]《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27页、第58页、第58页、第68页、第140页、第295页、第294页。

[2][9][10]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63页、第22页、第27页。

[4]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3月16日。

[5]《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光明日报》2018年1月6日。

[12][13]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