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更新,阔步迈进向往“新”生活

北京城市更新,阔步迈进向往“新”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5月28日,《北京城市更新研究报告(2023)》(以下简称《研究报告》)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城市更新领域的首部蓝皮书,对北京乃至全国城市更新领域研究及发展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研究报告》指出,当前已进入减量发展背景下的综合更新阶段,更新目标民本化、更新主体协同化、更新范围区域化、更新方法现代化、更新手段智慧化五大趋势不断凸显,带领我们阔步迈进向往“新”生活。

向“新”发力、以“智”提质,盘活低效资产推动产业提档升级。近年来,随着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治理模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这对城市的产业升级与智慧建设提出了愈发迫切的需求。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的智源大厦通过“按需定改”,由低效楼宇成功转型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基地。曾经的“动批”四达大厦“腾笼引凤”,华丽转型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吸引众多企业入驻,动能加速转换……支持“新空间”,更促进“新发展”。一系列聚焦低效楼宇产业园区更新改造的生动实践,不仅激活存量空间潜能,更为北京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助力,集聚释放新动能。通过对城市功能的优化定位,空间利用向集约紧凑、功能复合转变,产业向高附加值、低能耗转型,牵引着形成新型产业的集群,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也激发了未来的更多可能。

群众满意、宜居加码,化服务供给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城,所以盛民也。”人民是城市建设的主体,也是城市建设成果的共享者。如何在城市更新领域深耕,找到发展和民生之间的最大公约数,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群众,是我们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庄重承诺。北京市发改委披露的数据显示,十年来“留白增绿”面积相当于13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融入生活的“城市绿洲”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老旧小区燃气、供水、供热管道焕“新颜”,城市的安全韧性进一步提升;疏解空间再利用,便民商业网点、老年餐桌点位助力补齐民生短板;历史街区有机活化,“网红”打卡地在流量中实现城市文脉的进阶延续。以建“人民喜欢的城市”为基点,星星点点的更新探索深入到了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将城市一笔一笔描绘成更有记忆、有温度、有活力的样子。着力在增进民生福祉、创造高品质生活上下足绣花功夫,打开城市发展新局面,更为美好生活“加码”。

 高位统筹、跨区平衡,散落“盆景”串成广阔远景。城市更新是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的要事,是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是和群众切身相关的好事,必须抓好落实组织实施,聚力求变、统筹推进。西城区大栅栏观音寺片区街区更新工作从街巷环境整治、建筑风貌保护、共生院落试点等多个层面协同并进;东城区隆福文化街区分三期持续优化商业业态,片区文化体验质感日益升级。与此同时,作为城市治理的基层实践者,越来越多的街乡正在积极探索区域综合更新,通过各类资源,各类单体项目的统筹协调实现公共空间的整体提升。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我们要进一步着眼于系统治理,建立统一规划、统筹使用、跨界跨区联动的资源统筹机制,加强片区更新力量统筹联动,向存量要功能、向集约要空间、向更新要效益。以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为支撑,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合力打造彰显城市特色、体现国际水准的更新项目,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北京城市更新研究报告(2023)》的发布不仅是对北京城市更新领域的总结和展望,也是对全国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指南。以此为契机,我们要全力推动城市更新工作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化更新工作的万千困难为城市的“万千气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居民幸福感,奋力谱写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