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底色

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底色

今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主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学救国、科研报国、科教兴国、科技强国伟大事业,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实现了中国科技实力一次次的历史性跨越,也孕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质的科学家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需要继续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面对“为什么归心似箭”的不解,“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斩钉截铁地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面对“当年为什么回国”的疑问,“两弹一星”功勋彭桓武的答案是“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面对五千美金的支票,地质学家李四光气愤至极:“我要回国,不要美金!”……殷殷赤子情、拳拳报国心。以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以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等为代表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以叶笃正、赵忠贤、王大中等为代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从“科学救国”“科学报国”到“科学强国”,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胸怀祖国、矢志创新。他们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不畏艰难,勇攀高峰,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科学成就离不开爱国精神支撑。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获得者王泽山、侯云徳,一个被誉为“火药王”,一个被称为“活钟馗”,都是为了国家需要,甘坐冷板凳的人:一生钻研火药的王泽山,当年求学时选择了火炸药专业,身边人都说这个专业太冷僻,但他坚信专业无冷热,因为“国家需要,就是我研究的方向。”与病毒斗了半个多世纪侯云德,坚持的信念是“中国人必须要有自己的干扰素!”“国家信任我,提供条件让我学习,我当尽自己最大努力回报祖国。”……从他们身上,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家最大的科研动力来自于对国家、民族怀有真挚的情感,来自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爱国不是口号,更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是实实在在的付出和奉献。隐姓埋名二十八载,被誉为“氢弹之父”的于敏;扎根大漠五十二载,被誉为“两弹一星”开拓者的林俊德;“深潜”一生,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彭士禄;24年甘坐“冷板凳”,被誉为“天眼之父”的南仁东;35年扎根太行山,被誉为“太行山上新愚公”的李保国;16年跋涉于青藏高原,被誉为“种子达人”的钟扬……正因为有爱国主义激荡内心,他们甘于做“沉默的砥柱”,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成就了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更需要继承和发扬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砥砺“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勇毅担当,激扬“敢为天下先”的创造豪情,用爱国信仰汇聚奋斗力量,用爱国责任激发奋斗热情,用爱国行动创立奋斗功勋,勇于挑战科学前沿,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创造更多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纪委宣传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