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体系和学理阐释

中国理论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体系和学理阐释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展望,“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世纪之交,党中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党的二十大提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2]。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化对人才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才篇。完整、准确、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对于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3]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党管人才为根本保证

党管人才原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所决定的对人才工作管总、管根本的政治原则。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同中国人民以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内在统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4]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5],推动人才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实践必将继续证明,新征程上只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管人才,我国就能“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可靠接班人。”[6]

二、以人才引领发展为战略地位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时期就前瞻性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论断。新质生产力理论认为,“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7],人才构成其中最为能动的要素,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产业创新,无论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还是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都离不开人才的驱动和影响。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8],就要打通教育、科技、人才各环节,形成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的政策合力。

三、以“四个面向”为大政方针

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是当代人才施展抱负的大舞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9]“四个面向”指明了当代人才成长的方向,同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所提出的“三个面向”教育方针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世界科技前沿代表世界科技发展的未来趋势,经济主战场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集聚于现代化亟待突破的领域,人民生命健康则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

四、以人才自主培养为有效路径

实现人才自主培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和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开拓视野、兼收并蓄,扎扎实实把中国教育办好。”[10]新征程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要答好“钱学森之问”这道难题,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等教育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落实好“101计划”。落实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走产教融合之路。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完善国家终身学习体系,全周期培养人力资源。

五、以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强大动力

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要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聚焦妨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11]。就人才制度改革而言,就是要做体制的“减法”换取人才松绑后活跃创新的“加法”。破除“四唯”现象,持之以恒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使广大人才心无旁骛做研究、做学问。

六、以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环境为重要保障

用“筑巢引凤”的思维吸引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但以钱学森、李四光等为代表的留洋科学家排除万难、回归祖国,为新中国的导弹事业和地质事业开拓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处在民族复兴关键时期的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2],这也为各方面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提供了广阔空间。要对标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像优化一流营商环境一样优化各地人才环境。

七、以科学家精神为价值遵循

我国历代科技工作者通过接续奋斗铸就的伟大精神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创新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在一些领域实现并跑领跑。”[13]从“两弹一星”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与共和国共成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样富足,成为激励后辈的丰厚滋养。我们这一代人要传承科学家精神,将小我融入国家之大我;弘扬科学家的爱国精神,甘坐冷板凳、徜徉于科学的天地中;弘扬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像马克思一样穷尽半生心血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写作《资本论》;弘扬科学家的求实精神,像华罗庚、陈景润一样潜心钻研;弘扬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如我国北斗、量子计算机等科研团队一样并肩作战;弘扬科学家的协同精神,“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14];弘扬科学家的育人精神。

作者简介:刘启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栾永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2]《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8页。

[3]《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5月6日。

[4]《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

[5]《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9页。

[6]《牢记初心使命顽强拼搏进取 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人民日报》2024年3月2日。

[7]《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4年2月2日。

[8]《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517—518页。

[9]习近平:《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求是》2023年第15期。

[10]《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人民日报》2021年4月20日。

[11]《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 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人民日报》2024年2月20日。

[12]习近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求是》2023年第20期。

[13]《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 祝各族人民幸福吉祥祝伟大祖国繁荣富强》,《人民日报》2021年2月6日。

[14]《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人民日报》2022年4月26日。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