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网:运用系统治理、精准治理理念,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党建网:运用系统治理、精准治理理念,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行动,是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必然要求,是全方位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具有重要意义。要用好系统治理、精准治理理念,开展全方位、分众式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运用系统治理理念开展全方位党纪学习教育

全主体覆盖。要推动党纪学习教育纵向传导到底、横向拓展到边,形成全党一起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良好氛围。一方面,从纵向传导来看,党的中央组织要坚持以上率下,加强对党纪学习教育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安排,推动党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层层向下传递学习贯彻《条例》的责任和压力,积极投入到《条例》的学习浪潮之中。推动各地各部门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条例》分工方案,明确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在学习贯彻《条例》中的任务分工、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压紧压实各级各类党组织在党纪学习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另一方面,从横向拓展来看,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主题宣传,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网络,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党纪学习教育中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没有盲区、没有时差、没有例外。

全周期嵌入。运用全周期管理理念对党纪学习教育进行科学谋划,将党纪学习教育嵌入干部“选育管用”全过程,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使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党纪学习教育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必须做在经常、抓在平常、融入日常 。要将党纪学习教育嵌入党员干部的成长全周期,嵌入干部提名、推荐、选举、考察、任用、管理、监督全过程,把好干部新入职、新任用、新提拔等重要节点深化党纪学习教育,通过任前集体谈话、签订廉洁承诺、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岗前纪律教育培训等方式,织密纪律教育防护网、严把干部培养入口关,确保“源头活水清如许”。

全渠道融入。把学习贯彻《条例》纳入理论学习、教育培训、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等各种渠道之中,凝聚学习贯彻《条例》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内生动力与外在压力。把学习贯彻《条例》纳入党委全委会、常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重要学习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之中,作为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的规定内容,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各级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要把学习贯彻《条例》情况纳入巡视巡察和派驻监督重点,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检查考核重要内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于学习走过场、贯彻打折扣的,批评教育、坚决纠正、督促整改、严肃问责,对典型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运用精准治理理念开展分众式党纪学习教育

学习教育对象精细化分类。依据层级、类别、职务、岗位、年龄等因素对学习教育对象进行精细化分类,摸清各类学习教育对象的行业差异、职业特点、岗位风险点和执纪薄弱点,针对不同受众特点,在党纪学习教育中精准“滴灌”、靶向发力。改变单一的同质化党纪学习教育方式,秉持“同中有异、求同存异”的总体思路,组成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调研组,深入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层级党员干部中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弄清非领导干部和领导干部、关键岗位干部和非关键岗位干部、年轻干部和退休干部、基层干部和中高级干部在党纪学习教育中的差异化诉求和不同现实侧重点,分层分类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学习教育内容精准化匹配。根据学习教育对象的行业特征、岗位要求、年龄层次、职务层级分别制定纪律教育方案,探索开展“点题约课”等创新性党纪学习教育方式,确保纪律教育内容精准定制。组织纪律建设领域的实务骨干和理论专家组建《条例》宣讲团,推出“纪律教育菜单”,各部门各单位根据“菜单”进行“点题约课”,宣讲团“上门送教”,提升党纪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精准性。为确保“点题约课”内容精准化,宣讲团接到各部门各单位的宣讲“订单”后,及时征集各部门各单位的受众意见,针对授课对象工作领域和履职特点,及时调整和完善宣讲内容,力求在纪律教育对象和内容上做到精准发力。授课中,采取“专题授课+互动交流”的模式,通过案例导入、法规解读、案例剖析、专题研讨等形式,解答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并对党员干部廉洁履职进行提醒。宣讲结束时,组织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通过答题进一步促进纪律宣讲内容的消化和掌握。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层问责异化现象的生成机理与治理路径研究”(21CZZ05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