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

中国理论网: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总结新时代以来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课题,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的关系。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谋划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将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锐意创新:处理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作为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对自然界进行改造和征服的综合能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也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关键动力。在此定义中,使用“新质”这一概念来描述生产力,体现了生产力演进的内涵,体现了现代科技的革新以及与自然、人类之间的高效协作。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新质生产力的特征更加凸显,需要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跨界融合的创新思维和对新技术的敏锐洞察力。

要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必须处理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源泉,而生产关系则决定着生产力的发挥程度和效率。优化生产关系需要处理好体制机制改革问题,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产业生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和引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大改革力度,推进简政放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各类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和良好的发展空间。加强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深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产业整体效益。注重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现代化转型。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不断推进科技创新适应新时代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着重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生产关系的现代化转型,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融合优化: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守得住,才能为创新提供前提和保障。“创新”就是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实践路径,提出有别于常规思路的见解,解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难题。新的历史阶段,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交织融合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如何处理好守正与创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要在开放环境下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为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动能提供了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代表了未来一段时期乃至很长时期的生产力前进方向和必然趋势,但新产品、新技术占领市场需要时间,传统产业中的落后技术、落后产品退出市场是一个渐进过程。传统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因此,协调发展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实现产业优势互补,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统筹推进二者发展,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一手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一手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处理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深化产业融合创新,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发挥政府的协同作用,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优化升级。强化产学研用结合,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三、把握机遇: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准确把握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方法。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个性是不同产业、企业、产品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和创新能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源泉;共性则是各个产业、企业、产品之间所具有的相似性和规模效益,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共性与个性不是对立的,抓共性不等于忽视个性,抓个性也不意味着忽视共性。

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既要发挥个性的创新潜力,又要发挥共性的规模效益,实现创新与规模效益的有机结合。一地一策,精准发力,面对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的差异,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策略,依据地区特色和实际条件制定具体政策。对于资源丰富的地区,重点发展资源型产业;对于科技基础雄厚的地区,加大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对于具有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地区,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要有全局的视野,更要有深入每个具体实践领域的洞察力和执行力。必须避免盲目追求短期效应,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下降。既要防止“一哄而上”,造成市场泡沫,也要避免“抄作业”,而要找准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科学理性地分析和评估,找到最有潜力的增长点。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和集中资源来支持那些最能体现地区特色、最有发展潜力、最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业和模式。打好特色牌,走稳务实路。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资源和优势,发挥地域优势,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和品牌。

四、协调治理:处理好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的关系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兴国等一系列理念、思想和战略都与坚持培育新质人才密不可分。处理好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的关系,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开放、包容、创新、协调的发展环境,体现了外因与内因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要求。

内生动力主要来源于新质人才培养。新质人才是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培养与其匹配的、能有效利用新型生产工具并创造创新价值的新质人才。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贯通、融合发展,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鼓励和支持人才的合理流动和配置优化。为人才提供更多跨行业、跨领域工作和研究的机会,打破行业壁垒,推动不同背景和专业知识的人才相互学习、合作和创新。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吸引全球人才和智力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新型劳动者。

面对市场环境、政策法规、国际竞争的约束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在市场环境方面,改善市场体系,促进公平竞争,为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政策法规方面,出台更多支持创新的政策,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成果的转化。在国际竞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政府的积极作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生教育类)“粮食安全教育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2023SJGLX167Y);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构建智慧农场数字化粮食安全治理平台”(202310463073);河南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时代高校劳动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JXYJ2021034)】

作者简介:杨丽,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孟文迪,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