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李军鹏: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3)

三、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与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

第一,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12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一批重大产业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成功建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首位。

第二,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点所在。只有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才是真正意义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针对“卡脖子”问题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力度,天宫、蛟龙、中国天眼、北斗等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数字经济加快发展,5G用户普及率超过50%。2022年末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21.2万件,位居世界第一。

下面,我们从太钢集团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例子来看。经过711次试验,攻克170多个设备难题、450多个工艺难题,太钢精密带钢公司从4万多种轧辊的排列组合中找出一种能轧出“手撕钢”的方法,成功生产出厚度0.02毫米、宽度600毫米的不锈钢精密箔材,太钢也因此成为全球唯一可批量生产宽幅超薄不锈钢精密箔材的企业。“手撕钢”研制成功后,研发小组又将“手撕钢”厚度降至0.015毫米。掩膜版,是生产OLED显示屏所需的核心零部件,决定屏幕分辨率和成像质量。掩膜版的生产技术要求极高,一片手机屏幕大小的掩膜版上要开200万个以上微孔,对基材的柔韧度、平整度、纯净度、均匀度、稳定性等各项指标,要求非常严苛。掩膜版的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除却进口成本高,国内企业还很难拿到最先进的产品,因此研发用来生产精密金属掩膜版的不锈钢箔材就成了公司团队心上的一件要紧事。2023年4月17日,经过近3年的反复试制,第一卷掩膜版基材成品轧制成功;9月,第一批国产掩膜版正式上市。

第三,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主要是体现在“四个高”:一是高效益,即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浪费少、资源利用效率高;二是高水平,即人们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三是高协调,即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发展均衡等;四是高科技,即掌握前沿技术,提升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其中,高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出发,我们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区域重大战略稳步实施,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6.2%。

第四,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要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持续好转。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全年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

第五,共享发展成效显著。高质量发展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要树立战略眼光,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我国形成了超4亿人口的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公共服务全方位普及普惠;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扩大救助保障对象范围。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惠及上千万家庭。

六,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能源资源供应稳定。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经济金融重点领域风险稳步化解。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第七,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央层面基本完成,地方层面有序展开。

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出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总体工作方案,清理一批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加强违规收费整治。深化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领域改革。自贸试验区建设布局进一步完善。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实际使用外资结构优化,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更为彰显。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二)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展望新征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具有良好支撑基础和许多有利条件。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超大规模且最有增长潜力的市场。

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完善的配套能力和日益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我国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在供给方面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问题,在需求方面要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总量性问题。我国供给商品多而不精、品牌大而不强的现象仍未得到根本扭转,当前在高端商品和服务方面并未形成竞争优势和赛道优势。

其二,国民经济和产业循环不畅,是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一些地方的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隐患凸显。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的难点、堵点,通过高质量发展来实现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其三,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存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分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其四,公共服务仍有不少短板。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仍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在关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还存在着明显不足。人民群众期盼更普惠可及的教育资源、就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养老保障、基本住房保障、宜居生态环境等,这些公共服务的供给数量短缺和质量不高的矛盾愈加凸显。

其五,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一些地方基层财力比较紧张。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重点领域改革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任重道远。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不容忽视。我国大企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创新引领力、国际竞争力与世界一流水平还存在差距。数量庞大的小企业活力强,但存在市场竞争力弱、升级能力不足的现象。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范璧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