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提升城市治理温度

党建引领提升城市治理温度

●城市基层治理涉及区域、单位、行业等方方面面,只有通过党组织共建才能破除壁垒。要充分释放和放大各领域各单位党建“外溢”效应,实现治理工作“局部相加大于整体之和”的效果

●加大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力度,对那些直接面向基层和群众、由基层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事项,尽可能依法下放给基层负责,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抚州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四化”叠加发展期,与发达城市相比,抚州城市化发展水平不高,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欠账较多,城市治理运行机制还不完善。随着工业发展的步伐加快,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城镇化加速推进,城市基层治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要坚持党建引领,聚焦解决“四化”叠加发展期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广泛调动各方面资源力量,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格局。

坚持系统思维,完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城市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主体多元、要素多样,发挥整体效应、系统效应尤为重要。拧紧“动力主轴”。成立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实行“月调度”工作机制,推动解决社区服务阵地不达标、社区工作者力量不足等重点难点问题。对面积不达标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一社区一方案”整顿提升台账,采取“补、建、合、拨、购”等多种渠道,新建或改造提升社区服务阵地92个,达标比例较2021年增长107%。城市基层治理涉及区域、单位、行业等方方面面,只有通过党组织共建才能破除壁垒。统筹推进街道社区和机关、国企、学校、公立医院等单位及行业党建互联互动,推动177个社区党组织与889个单位党组织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充分释放和放大各领域各单位党建“外溢”效应,实现治理工作“局部相加大于整体之和”的效果。强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开展“共建红色物业 共享美好家园”活动,实现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党组织覆盖率达到92.7%、68.1%,汇聚了基层治理强大合力。推进“多网合一”。网格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维护稳定的第一屏障。针对社区层面存在多种网格交错布局、职责重复、各自为战的问题,实施“多网融合、一网统筹”专项行动,以社会治理网格为基础,将党建、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部门网格,整合为承担党的建设、基层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事项为一体的“综合网”,既降低了基层治理成本,又减轻了社区负担。

坚持多元共治,凝聚城市基层治理力量。城市基层治理核心是人,关键靠人。在迅速增加的城镇人口中,绝大多数都是进城的农民和流动人口等这些“新居民”,他们分散在不同社区,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不少管理和服务难题。要以党组织融合发力,广泛凝聚社会共治力量。建强“主力军”。社区工作者距离群众最近,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骨干力量,是城市基层治理的“主力军”。要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面向社会招聘社区工作者,建立“三岗十八级”阶梯式薪酬正常增长机制,落实住房公积金等待遇,确保“招得来、留得住”,城镇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社区工作者从2022年年初的6人增至现在的18人。推行“三长制”。党员干部是基层治理中最稳定、最可靠,也是最讲政治的队伍,推动他们以志愿者身份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各项工作是做好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要坚持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全面推动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主动认领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让“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成为常态。凝聚“新力量”。新就业群体活跃在城市、落脚在社区,是参与基层治理的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要以“党建带工建”为突破口,依托同级总工会党组成立新就业群体综合党委,发挥社区党组织兜底功能组建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融入和参与社会治理。激发“自治力”。进城农民离开由血缘和地缘形成的“熟人社会”,来到城市这个由四面八方的人杂居在一起的“陌生人社会”,不适应明显存在,他们市民化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导致他们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还不高。要积极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牵头作用,创新推出“居民之家”“邻里会商”等群众自治载体,形成“一社区一载体”的居民自治体系,引领居民自发参与基层治理,营造党员带头、居民共同参与的“有事好商量”和谐氛围。

坚持精细服务,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加剧了落后的公共服务与爆发式增长的养老医疗、入学就业、住房出行等居民诉求之间的矛盾。要从精细化服务入手,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提高服务集成度。党群服务阵地是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实体支撑,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要盘活基层各类服务场所和闲置资产,优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场所空间和功能布局,开展去行政化、去办公化、去形式化和便民化改造“三去一改”提升行动,推动社区阵地场所90%以上用于党群活动、公共服务、协商议事等为民服务,使社区成为群众爱来、常来、愿来的“家园”。提高服务便捷度。为民服务好不好,群众心里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要积极推动各职能部门根据实际,加大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力度,对那些直接面向基层和群众、由基层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事项,尽可能依法下放给基层负责,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提高服务精准度。基层治理要实现高效、精细运作,既需要“铁脚板”精神,更需要“大数据”赋能。要聚焦社区“一老一小一新一青”等重点人群,探索数字化智能化治理模式,开发“黎民事 码上办”“金事精办”等一批为民便民平台,汇集综治、城管、民生服务等事项于一体,建立“居民点单、片区派单、部门接单、群众评单”闭环服务模式,实现群众足不出户、问题“一码通办”。

(作者系江西省抚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