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中华传统文化沃土,让思政课入脑入心

厚植中华传统文化沃土,让思政课入脑入心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奋发昂扬,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思政课是塑造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思政课,学生能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党的奋斗目标,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热情。同时,思政课也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手段,使他们成为有道德、守法律、有担当的公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本和源泉,是中华民族专属的精神标识。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核心思想的时代价值,有益于修正青少年的道德认知,丰富青少年的文化底蕴,提升青少年的政治素养,增强青少年的中国底气,这也是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题中之义。

中华传统文化是思政课的力量源泉。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灵魂,也是思政课丰富内涵的重要支撑。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到“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从“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原则,到“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和谐理念,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这些精髓,都可以为思政课提供生动的素材和深刻的启示。通过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用中华传统文化滋润青少年,让思政课入脑入心,需要在教育教学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将其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解读经典文献、赏析文艺作品等方式,让学生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经典诵读、传统文化讲座、民俗体验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最后,家庭和社会也应当与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家长要注重对孩子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社会各界也应当积极营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接触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思政课的根本和泉源。让我们厚植中华传统文化沃土,让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