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脊柱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和支柱,支撑着头颅、躯干、四肢和内脏器官,可以维持人体的直立姿势和平衡,完成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多种运动。同时,脊柱的椎体内含有红骨髓,会参与血液的生成和代谢。脊柱一旦受到损伤,会引起颈腰部的麻木、疼痛症状,影响人体平衡和姿势维持,甚至引发神经或脊髓损伤。

引起脊柱损伤的原因有很多。脊柱长期过度负荷、工作及生活中姿势不良等,都可能造成脊柱损伤。脊柱长期过度负荷,是脊柱损伤较为常见的原因。官兵在执勤或训练时,如长时间站岗、长途行军、进行超负荷体能训练等,可能会导致脊柱持续紧张和压力过大,进而造成脊柱疲劳和损伤。如果伤后脊柱未得到充分修复,伤员可能会出现脊柱功能性障碍,并用代偿性动作来维持机体运动功能,从而进一步加重脊柱损伤。此外,遗传、发育、外伤、感染、肿瘤、代谢、内分泌、营养等因素,均可导致脊柱的结构、功能或代谢发生异常,造成脊柱病理变化和损伤。

脊柱损伤后,一般会出现疼痛、肿胀、触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的可能会损伤神经或脊髓,出现肌肉力量、感觉丧失或改变,肠道和膀胱功能障碍,生育能力障碍等情况。如果脊髓出现完全性横断伤,受伤部位以下的感觉和运动能力会永久丧失,形成截瘫或四肢瘫。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轮椅或其他辅助设备,还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压疮、尿路感染、肺炎、骨质疏松、血栓等。

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提高脊柱损伤疾病的治愈率,防止发展为更严重的脊柱疾病。

当存在以下症状时,可能已经出现了脊柱劳损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治疗:脊柱部位酸痛或胀痛,有的还会感觉刺痛或灼痛,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脊柱活动受限,不能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如弯腰、站立、坐着等;压痛点多在脊柱或脊柱两侧,有时伴有肌肉痉挛或僵硬症状。脊柱劳损患者应避免引起疼痛的姿势和动作,必要时卧床休息。如果症状持续存在,应立即到脊柱专科检查和就诊。

一旦出现脊柱损伤,应根据伤病种类和严重程度,遵医嘱进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一般适用于轻中度的脊柱损伤(如脊柱局部肌肉劳损、椎间盘膨出等),能起到缓解症状、控制病情、改善功能的作用。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功能锻炼和矫形器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消炎镇痛、营养神经、脱水消肿等药物,减轻炎症、疼痛、水肿等症状。物理治疗包括热敷、电刺激、超声波、激光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组织代谢、缓解肌肉痉挛。功能锻炼是通过进行适当的脊柱活动、肌力训练和平衡训练等,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和柔韧性,防止发生脊柱僵硬和萎缩。矫形器治疗是使用颈托、腰带、背带等矫形器具,固定或支撑脊柱,减少脊柱的负荷和移动,防止脊柱进一步损伤。

手术治疗适用于重度的脊柱伤病,目的是解除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纠正脊柱畸形等病变。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脊柱减压、脊柱固定、脊柱矫形和脊柱置换。脊柱减压是通过切除椎间盘、椎板、骨刺等压迫脊髓或神经根的结构,恢复脊髓或神经根的通路,从而缓解神经功能障碍。脊柱固定是通过植入钢板、钉等金属器械,连接和固定不稳定或移位的椎骨,从而增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脊柱移动和变形。脊柱矫形是通过手术技术,改变脊柱的形态,纠正脊柱侧弯、后凸、旋转等畸形,恢复脊柱正常生理曲度。脊柱置换是通过植入人工椎间盘、人工椎体、人工椎弓根等假体,替代脊柱的病变或缺损部分,从而恢复脊柱的结构和功能。

如何预防脊柱损伤?建议广大官兵注意以下几点。

做好热身和拉伸运动。进行高强度运动前,做好全身尤其是脊柱部位的热身和拉伸,以提高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从而降低脊柱损伤的发生风险。一般建议热身运动持续10~15分钟,包括轻松的有氧运动和关节活动。拉伸运动要针对脊柱的各个部位,如颈部、胸部、腰部、骶部等。建议每个动作保持15~30秒,重复2~3次。拉伸过程中保持呼吸均匀,不要屏气或用力;不要过度旋转或侧弯,避免脊柱错位或卡压。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建议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和运动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运动过度或超负荷运动,导致脊柱劳损或损伤。运动时,应根据自身运动能力,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不要一开始就进行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以免引起肌肉疲劳或损伤。一般建议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持续20~60分钟。存在脊柱劳损情况的人群,选择运动方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能够均匀分散脊柱负荷的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避免对脊柱产生冲击或震动的运动,如跳跃、举重等;选择能够增强核心肌群力量的运动,如腹肌训练,避免可能导致脊柱侧弯或旋转的运动;选择能够改善脊柱柔韧性和稳定性的运动,避免可能导致脊柱过度伸展或弯曲的运动。

注意运动姿势和技巧。运动姿势不正确,可能会导致脊柱慢性损伤。官兵在运动时,应注意保持正确的运动姿势,避免脊柱扭转、弯曲或过度伸展。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①进行有氧运动时,应保持脊柱的中立位置,即保持脊柱的自然曲度,不要过度前倾或后仰;双肩放松,不要耸肩或内缩;双臂自然摆动,不要过度弯曲或伸直;双腿交替前进,不要跨步过大或过小。②进行抗阻运动时,应选择合适的重量和次数。建议每组次数在8~15次,每组间休息1~2分钟。③进行举重运动时,应保持脊柱的中立位置,不要用腰部力量来托举重物,避免腰椎受伤。④做上拉或下压动作时,应保持肩胛骨稳定,不要让肩胛骨上提或前倾,避免颈椎受伤。⑤做推举或屈伸动作时,不要让肘关节外展或内收。⑥进行柔韧性运动时,应选择适合自己的动作和强度,不要强行拉伸,防止肌肉和韧带拉伤或撕裂。

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核心肌群包括腹部、背部、臀部和骨盆底的肌肉,是维持脊柱正常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可以提高脊柱的稳定性,减轻脊柱负荷。在此,为大家介绍两种有助于增强核心肌群力量的训练方法:①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为核心肌群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大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②抗阻运动。抗阻运动可以增强核心肌群的肌肉量,提高脊柱的稳定性和支撑性,改善脊柱的姿势和协调性。常见的抗阻运动包括平板支撑、俯卧撑等。此外,还可以利用哑铃、杠铃、弹力带等,进行抗阻运动。

【专家档案】

张雪松,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主任医师、教授。长期致力于战创伤一线救治和脊柱脊髓外科的临床治疗。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