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原方言博物馆古县城分馆在太原古县城崔氏宅院旧址正式开馆。新开馆的古县城分馆分四个展厅,两个学术厅,包括方言数据采集展厅、方言与口传文化展厅、方言研究成果展厅、方言研究资料展厅以及方言研学互动和学术交流厅。记者:柴婷 报道员:白嘉怡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真切塌了”“就哉哇”……在山西太原,走在一些老街巷里,跟一些年长的人聊天,你可能会听到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没错,它就是太原方言。作为晋方言的代表,太原方言的词汇极其丰富,语言发音也生动活泼。你想了解太原方言吗?想在语言艺术的魅力中感受它的情真意切吗?不久前,由太原市文化馆(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创办的太原方言博物馆正式在太原古县城里落户。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属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普通话早已成为“官方语言”,并被大力推广的今天,具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土壤的方言依旧有其保护和传承的文化价值。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的“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章节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
语言学家刘半农曾说过:方言是一种“地域的神味”。既然其为地方语言,属于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的生活交际用语,毫无疑问会承载着民众的情感粘连,当然,地方的风俗、文化及艺术都立足于方言为基础。在乡愁成为一个高频词汇的当下,在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为方言留下一席之地,让听觉上的乡愁能勾连起更多的文化记忆,自然也是当代人的责任和担当。
传承方言,留住文化之根!太原方言博物馆正式在古县城落户,不仅是方言保护的重要途径,更是传承方言、“打捞乡村”的载体。该博物馆展示了太原方言保护成果,通过视频和声音、表演等形式,展现了太原方言的丰富多彩,让置身于馆内的游客感受到了浓浓的乡音,收获沉浸式地域情感体验。而把方言保护融入展现地方活态文化的非遗传承保护中,既是一次大胆实践,也是一次有益探索。
让太原这片土地的集体记忆,鲜活地展露在“声音”里,打造听觉上的乡愁记忆,让更多人遇见自己的精神归宿,这应该是太原方言博物馆的重要存在价值之一。
自2015年我国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以来,国家和地方开始了认真调查研究,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做了大量的工作,也起到了相应的效果。武汉大学开设“方言与中国文化”课程,课堂上学生们用方言配音和歌唱,其目的是通过课堂上方言的展示,唤起学生们对方言的敬畏,引发更多学生对方言的兴趣;一些地方的电视广播频道还开设了方言类节目,让热爱方言的本地人倍感亲切……
“方言是这个世界最响亮最温暖的声音!”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底色,当一声声乡音在耳畔响起,很多人的心头都会涌上故乡泥土的芬芳。我们希望,在保护与传承方言的进程中,更多的地方能够建设方言博物馆,让方言博物馆开启人们听觉上的乡愁记忆,在乡音俚语的亲切感中增强地域文化的情感归属!(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教育局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