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紧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2年,北京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保障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两区”建设进程、助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中心,服务首都新发展格局,推进北京市交通、水务、园林绿化等公用设施建设与更新。北京市颁布实施《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加快城市副中心、怀柔科学城、城南、回天等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支撑规划计划落地。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其中,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投资分别同比增长5.2%、13%和11.8%。
(一)以城市更新带动首都核心区升级
北京城市的发展已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更新”,城市更新由此进入发展快车道。2022年5月18日,北京发布了《北京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城市更新规划范围为北京市行政区域,以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及地区、生态涵养区新城为主。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2022年11月25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了《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北京市城市更新进入制度化的新轨道。
结合减量背景和存量特点,北京市城市更新工作确立了以街区为单元、以存量建筑为主体、以功能环境提升为导向的思路,坚持立足老城保护,推动“保护性更新”,立足首都发展,推动“功能性更新”,立足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保障性更新”,立足首都治理,推动“社会性更新”,推进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城市更新策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对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8月26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促进本市老旧厂房更新利用的若干措施》,2022年11月15日,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改革方案》包含8个方面32条细则,并提出要全面开展老旧小区体检。北京城市更新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地,对北京做好城市更新工作,推动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我国第一批开展城市更新工作的试点城市,2022年北京围绕推进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民生保障和环境改善的主线,实施了减量发展背景下的城市更新。
(二)全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2年,北京市全面推动首都城市高质量发展,核心区公用基础设施不断提质升级。轨道交通持续织补、加密、优化。加快推进微循环道路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简化审批程序,充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建设小微绿地、口袋公园,持续推进百姓身边增绿,满足市民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主框架基本形成。地铁7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建成通车,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正式运营,内外交通更加便捷;市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9%,优质能源使用比例基本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提升重点区域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城南行动计划,加快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南部地区基础设施加快发展,综合交通体系持续完善,地铁8号线四期、房山线北延等建成通车。深化京西地区转型发展,城市南部地区发展提速,新首钢地区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研究推进“后冬奥”项目的可持续利用。回天地区基础设施保障取得积极成效,区域交通骨架已具雏形。扎实推进新市镇建设,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力。
着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打造首都城乡均衡化发展新局面。大力发展农业农村,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累计1500多个村庄实现污水收集处理,农村卫生户厕基本全覆盖。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支持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城乡结合部减量发展探索形成“王四营模式”,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力度加大。
(三)率先探索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北京市提出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对数字经济发展作出总体部署,推动北京数字经济实现量提质升。2017年以来,北京提出“发挥北京市数字经济服务资源优势”,制定实施《北京市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0年以后,北京先后颁布了《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以及各项数字行业发展规划,对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前瞻性的规划与探索,提出建设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数据智能基础设施、生态系统基础设施、科创平台基础设施、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可信安全基础设施等六大类基础设施。
北京充分利用区位条件,始终保持着研发投入强度全国第一,促进数字经济实现规模效益和产业协同效应,把“三城一区”主平台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主阵地。
在产业转型方面,“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北京是全国乃至世界数字产业的聚集地,数字经济占比高。不仅总体表现良好,从结构上看北京数字经济结构也持续优化。北京市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良好,为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北京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802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0%;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1.5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7.9%,成为拉动北京数字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目前,北京市数字经济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渗透率分别达到5.8%、23.4%和47.2%,其中第二、第三产业的渗透率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4.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