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个务必”的内涵
“三个务必”既有对党的优良传统的坚定继承,又有基于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余年历史,在成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再次发出动员令,以“三个务必”告诫全党。
(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百年党史告诉我们,人民始终是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磅礴力量与坚强后盾。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我们重申党的初心和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使命,就是要让9600多万名党员从中获得强大原生动力,在坚定初心使命、不负人民的公仆情怀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指出,“必须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心中时刻装着国家和人民,自觉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党员干部作为党的各项事业的“急先锋”,在工作中要坚定初心使命,在学习思考中体悟党的初心使命,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价值目标,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不负人民的公仆情怀融入到艰苦奋斗精神之中,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提高工作能力,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1.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的思想前提
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的思想前提首先是深刻了解、切实感悟党的初心使命是什么、为什么,把自己置身于实现党的初心使命的伟大实践中去。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人民群众一脉相承的艰苦奋斗精神的鼓舞下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红军时期,人民群众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敌后堡垒;抗战时期,人民群众是抵抗日本侵略的“血肉长城”;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用“青砖铁瓦”筑起来的;改革开放的奋斗赞歌是人民群众共同谱出来的;新时代的恢弘画卷是人民群众共同绘就的。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追根溯源,人民群众是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体会自己与群众的关系,明晰自身所肩负的使命职责。党员干部要把是否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准,做到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工作重心就在哪里,群众的期盼在哪里,我们努力的方向就在哪里,保持好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始终把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头等大事,永远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与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将艰苦奋斗精神切实贯彻到为人民谋幸福的事业之中。二要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为奋斗目标,要把切实为人民化解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为己任。美好生活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重要的就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聚焦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教育、医疗、就业、收入分配、民生、环境等现实问题,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丰富工作经验,将党“执政为民”的政治品格与中华民族“民惟邦本”的优秀基因浸透到为人民而艰苦奋斗的事业之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的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与群众根基。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还要保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性,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之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倾听人民呼声,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在切实为人民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价值遵循。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当历史的巨轮航行至工业革命时代,西方世界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迅速发展并逐步成为称霸世界的工业强国。然而世界的东方,这个文明古国却闭目塞听,依旧徜徉在华夏帝国独尊的幻想中。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决然肩负起了实现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正是因为这一初心和使命的呼唤,才能使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受住28年血与火的战争洗礼,最终迎来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不仅预示着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同时也开启了人民当家作主与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新篇。新中国的成立同样预示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了人民的解放和独立,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着以人民为主、为人民建设新社会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这些建设和探索为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实现人民幸福、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这一初心和使命深刻地体现于改革开放40多年辉煌的历程中。基于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军队的面貌得以极大的改变。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力量得以凝聚并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由不可能到成为可能的巨大转变。改革开放4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高达9.5%,同时社会建设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人民幸福与国家富强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也是改革开放的主力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