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团年守岁
民间过大年的高潮部分,就是团年守岁。“一年不赶,赶年三十晚”,就是说一年都不赶路也一定要赶在年三十的晚上回家;“叫花子也有三天年”,就是说就连讨饭的人也要回家过年;“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就是说假如过年不回家在外面,你会觉得心里很没有着落。由此可见,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因为中国人特别看重家人团聚、强调亲情,而表达亲情的最佳时间就是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
1.年夜饭
年夜饭不是必须特别隆重、特别超常,其意义不仅仅是吃这顿饭,更是一家人分离了一年之后坐在一起,甚至还要祭拜祖先。所以,年夜饭合家聚饮,其实也是一个教育的机会,比如年夜饭讲究彩头吃萝卜、必须要有一条鱼,这些寓意都是在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生活。再比如,年夜饭还有“安乐菜”的讲究,它可能是南方一些地方吃的马齿苋、可能是北京人吃的荸荠,甚至是汉朝时老百姓吃的兔子髌骨。这些“安乐菜”都有祈福驱邪的寓意,甚至还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如果有的家人在过年的时候真的不能团聚,那么我们也会让他来参加年夜饭,比如摆个椅子、挂上衣服表示与他在一起。所以说,团圆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符号象征,年夜饭就是体现。
2.压岁钱
一般年夜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小孩子新年最期盼的礼物,就是压岁钱。压岁钱是一种祝福,压岁是老人对小孩的祝福,相应的守岁是我们对老人的祈福。压岁钱以前不是给真正的钱,而是给象征物,再写上吉祥如意等,主要是为了驱邪、压祟。明清之后,老百姓就用铜钱来当压岁钱,还把铜钱用绳子串起来。再到民国,老百姓就有用纸票的了。同时,要压岁钱的习俗也有所变化,比如以前是小孩磕头拜年,后来变成了作揖、鞠躬以及口头拜年。
3.守岁
守岁的习俗非常古老。晋朝《风土记》记载,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尤其是从隋唐到宋,民间过大年都是要守岁的,我们今天很多地方已经不太讲究这个了。其实守岁也没什么不好,因为除夕本身就不是平常的日子,我们也完全可以特殊对待。
(三)新年庆贺与拜年
1.爆竹迎年
我们现在的城市因为人口密集、环境污染等问题,对爆竹的燃放是有严格的管控措施,这无可厚非。不过,中国还有很多地方延续着放爆竹的传统,还把放鞭炮作为吸引外来游客的亮点。在传统中,放爆竹也是老百姓在大年期间畅快心情的一种方式,在农业社会时期是有积极意义的。特别是在冬天,有声音、有色彩的东西更能振奋人们的精神,这也是民间过大年为什么会有放爆竹这种驱鬼仪式的原因。
以前放的爆竹不是火药,而是真的把竹子烧爆,竹子一节一节的,一摔就很响,宋朝就有“当阶击地雷霆吼。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八声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余威可驱厉”的记述。可见,放爆竹就是为了驱邪、祈求太平。后来有了火药爆竹,天津南皮人在除夕放爆竹时就会喊:大户无忧,小户无忧,清平世界,百姓无愁。
2.祭天地、祖先
最早天地是皇帝祭的,民间过大年是不祭天地的。明清以后,老百姓过大年在祭祖先的同时也开始祭天地。
3.着新衣、戴花胜、饮春酒
着新衣、戴花胜、饮春酒,就是古代强调的用新姿态迎接新年,哪怕是穷人也要买一套新衣服来过年。宋代就有“小民虽贫者,亦须新洁衣服,把酒相酬尔”的说法;民国时还有北方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婆子要吃新年糕,老头子要戴新呢帽。其中,过大年喝的酒也是有讲究的,比如东汉时期的椒柏酒,唐宋时期的屠苏酒,明朝的春酒等。总之不管什么朝代,过年必须有酒。酒在民俗里有俱欢的意义,无酒不欢。
4.贺年与拜年
以明朝京城为例,拜年的方式有跪拜、投贴两种。拜年的同时,我们还要祭财神。在古代,香火最旺盛的可能就是财神了。老百姓拜财神不一定是财迷,很多人是为了祈求幸福生活,财神也有幸运之神的意味。其中,关公是海内外最为知名的财神,尤其是海外很多华人都拜关公。北京人过年祭财神会买小鲤鱼,比如以前春节期间,高碑店的村民就在外面卖小鲤鱼,然后过正月十五。
(四)正月十五“闹元宵”
元宵节是要闹,为什么?因为大地“冬眠”久了,立春也到了,老百姓要用人气来苏醒大地,让春天万物生长,所以有“正月半,敲铁罐”“腊鼓鸣,春草生”的说法。除了锣鼓之闹,“闹元宵”还有灯火之闹,也就是灯会。最早的灯会可能就是火把,直到隋唐才开始出现好看的宫灯。如果把古代的元宵节放到今天,它实际应该是一个社区凝聚的节日,比如我们回家过年时可能连对门都不认识,那么社区怎么凝结关系?就是利用元宵节赏灯、观灯、猜谜语等活动让彼此互相认识,让平常坐在“格子间”里的男男女女有见面的机会。隋唐时期的元宵节就是人戴假面、男女混杂、街上行游、更午不禁的,所以有人就说正月十五才是古代的情人节。我们现在,尤其是城市里的老百姓应该重视元宵节这一凝聚社会的好时机,把元宵节过得更好。
年节大戏从腊八启幕,三十、初一高潮,到正月十五完美落幕。其间,我们回到了家庭、见到了邻里、拜访了社区,这就是我们民间过大年的完整过程。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