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艺术家和老村居民进行了一项“改造旧社区,留住老回忆”的活动,全岛各地都有老房陆续披上彩绘新衣,化身旅游景点。2011年,台湾南部北寮村的村民们希望让他们的社区焕然一新,该社区开发委员会的负责人说,新台湾壁画队从一家房地产开发商那里获得了资金,彩绘村项目因而得以启动。一位当地的业余艺术家用了近三年时间完成了整个村庄的彩绘工作。北寮村在上世纪60年代的鼎盛时期曾有约2000位村民,随着村民搬到大城市去,该村的人口已降至500人左右。北寮村的很多彩绘都是描绘村民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些外表绚丽多彩的房子,在过去一年吸引了1万多名游客,当地的经济活力被激发。如果有了良好的工作机会,很多年轻人也会“回流”回来,北寮村通过彩绘这种方式重新获得了生机。
位于浙江台州的玉环地区,随着国际公共艺术论坛在这个地区的举办,并启动了东沙国际公共艺术家驻地计划,很多机构前来落户,乡村酒吧、茶楼、特色民宿等业态开始进植入,这个历史文化古村落重新焕发了生机,变成了浙江省的农房改造示范村、台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中国美术学院雕塑创作营。在这里可以看到反映渔民生活的壁画,用贝壳镶嵌的公共设施,小鱼的门牌、装饰品,以及当地特色民俗活动,这些构成了古村的吸引力,使得历史文化古村落从衰败走向振兴。所以公共艺术在体现出这个地区的特色并与当地资源结合之后,会形成一个新的文化形态,从而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湖南浏阳市古港镇梅田村一片40多亩面积的稻田里,出现了一片巨型“吉祥中国娃”画幅。这幅作品通过三维透视效果设计,再按照田间标出的框架图种植上不同颜色的水稻生长而成。当地政府还在田边设置了专门的观景区域,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赏。这就是农业和文化、旅游的结合,通过稻田艺术景观,推动休闲农业产业及乡村旅游的发展。人们看到这些稻田艺术一定是感到非常的愉悦、新颖而且开心。
所以,我们为什么开始对公共艺术发生兴趣?其实是通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女教师,她在一个贫民窟带领孩子们在公共的外墙画了一些颜色鲜艳、非常有表现力的图画。这些壁画美化了公共环境,同时也在当地孩子心中培育出一种追求真善美、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然后这些孩子们把这种爱心传递给了他们的父母。本来这个贫民窟是潦倒颓废的,但是孩子们的身上散发出的希望之光,照耀了他们的父母,使得他们的父母感觉到自己需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空间,因此,父母也变得更加积极了。通过这个公共艺术的行为,带来了公共环境与当地民风的转变,最后这个地区的人们变得更加友善,社会融合度、参与度更高。与此同时,各种资源也向他们涌进。这个地区慢慢变成一个发达的、治安良好的地区。这个故事很好地诠释了从点到面,公共艺术与设计对社会发生影响的过程。良好的环境是能够传递爱和温暖,能够改变社会,推进社会发展的。
感谢大家的聆听和观看,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