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公共艺术与设计(8)

摘要:当代公共艺术与设计是时间、空间、人性的对话,代表了艺术与大众、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它以人为核心,以公共传播、公共环境、公共设施为主要对象,综合运用现代艺术手段,创造生活空间美、生活方式美和信息传达美。其中不仅包括城市规划、园林景观、建筑环境、商业设施,还有综合了戏剧、音乐、舞蹈、绘画等创新的当代艺术新探索,体现出艺术观念的开放性、艺术体验的交互性和艺术传播的全球性。本期报告,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设计系舒怡教授将通过丰富的公共艺术与设计案例,为广大网友展现公共艺术与设计的魅力。

台湾艺术家和老村居民进行了一项“改造旧社区,留住老回忆”的活动,全岛各地都有老房陆续披上彩绘新衣,化身旅游景点。2011年,台湾南部北寮村的村民们希望让他们的社区焕然一新,该社区开发委员会的负责人说,新台湾壁画队从一家房地产开发商那里获得了资金,彩绘村项目因而得以启动。一位当地的业余艺术家用了近三年时间完成了整个村庄的彩绘工作。北寮村在上世纪60年代的鼎盛时期曾有约2000位村民,随着村民搬到大城市去,该村的人口已降至500人左右。北寮村的很多彩绘都是描绘村民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些外表绚丽多彩的房子,在过去一年吸引了1万多名游客,当地的经济活力被激发。如果有了良好的工作机会,很多年轻人也会“回流”回来,北寮村通过彩绘这种方式重新获得了生机。

位于浙江台州的玉环地区,随着国际公共艺术论坛在这个地区的举办,并启动了东沙国际公共艺术家驻地计划,很多机构前来落户,乡村酒吧、茶楼、特色民宿等业态开始进植入,这个历史文化古村落重新焕发了生机,变成了浙江省的农房改造示范村、台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中国美术学院雕塑创作营。在这里可以看到反映渔民生活的壁画,用贝壳镶嵌的公共设施,小鱼的门牌、装饰品,以及当地特色民俗活动,这些构成了古村的吸引力,使得历史文化古村落从衰败走向振兴。所以公共艺术在体现出这个地区的特色并与当地资源结合之后,会形成一个新的文化形态,从而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湖南浏阳市古港镇梅田村一片40多亩面积的稻田里,出现了一片巨型“吉祥中国娃”画幅。这幅作品通过三维透视效果设计,再按照田间标出的框架图种植上不同颜色的水稻生长而成。当地政府还在田边设置了专门的观景区域,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赏。这就是农业和文化、旅游的结合,通过稻田艺术景观,推动休闲农业产业及乡村旅游的发展。人们看到这些稻田艺术一定是感到非常的愉悦、新颖而且开心。

所以,我们为什么开始对公共艺术发生兴趣?其实是通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女教师,她在一个贫民窟带领孩子们在公共的外墙画了一些颜色鲜艳、非常有表现力的图画。这些壁画美化了公共环境,同时也在当地孩子心中培育出一种追求真善美、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然后这些孩子们把这种爱心传递给了他们的父母。本来这个贫民窟是潦倒颓废的,但是孩子们的身上散发出的希望之光,照耀了他们的父母,使得他们的父母感觉到自己需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空间,因此,父母也变得更加积极了。通过这个公共艺术的行为,带来了公共环境与当地民风的转变,最后这个地区的人们变得更加友善,社会融合度、参与度更高。与此同时,各种资源也向他们涌进。这个地区慢慢变成一个发达的、治安良好的地区。这个故事很好地诠释了从点到面,公共艺术与设计对社会发生影响的过程。良好的环境是能够传递爱和温暖,能够改变社会,推进社会发展的。

感谢大家的聆听和观看,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