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为 《求是》杂志社原副总编辑、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
今天讲的题目是2016年中央交办的八大理论课题中的第七个课题。我把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结果向大家做简要的报告。说错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这个课题实际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开始研究,但是在不同的时代研究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在今天,我们研究这个课题又有了一些新特点和新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我们能不能正确地认识,并且合乎规律性地来把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不光是一个文化问题,它也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道路的问题。在这里我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向大家做一些心得。
第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性问题。第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立性,及借鉴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三是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的问题。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性。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就是以前者为主的对立统一关系,而要实现对这一关系具体的科学把握,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十分警惕和防止形而上学的思维、折衷主义等主观唯心主义的干扰。因为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我们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形而上学、折衷主义这样的泥坑,这不是我们主观上想避免就能够避免的。
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五千年农耕文明基础上产生的,是属于不相干的两回事,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在当前有一定市场的观点。那么这种观点对不对呢?我们说是不对的,因为它以两种文化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而否定了这两种文化之间的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不是离开人类文化土壤的天上白榆。天上白榆这个词是我借用的白居易《涧底松》里的一个词,这白榆原本是一个星宿的名字,但是白居易在《涧底松》里面说: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他这首诗是说很多的人才因为生长在基层,结果被埋没了。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他是持着这样一种观点。所以他说,你看那海底最低处,生长着珊瑚。历历青天地位最高,但是长白榆。白居易在这里把白榆星看成了树。
列宁也曾经讲过,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条条大道小路一向通往,而且还会通往无产阶级文化。列宁还说过,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之间当然也有一条相通的大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