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文萍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一、“一带一路”倡议:从1.0版到2.0版,从“中国倡议”到“国际公共产品”
“一带”是指陆上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一路”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要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5年多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影响力日益扩大。
“一带一路”倡议从1.0版走向2.0版,从65国走向全世界。在最早的“一带一路”倡议的设想中,“一带一路”经过的国家有65个(包括中国),在西亚北非地区有16个国家,但非洲国家只有埃及参与其中。经过5年多的发展,参与国家的范围从最早的这65个国家扩大到了全世界。
“一带一路”概念外延不断扩大。我们回顾一下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刚刚提出来的时候,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就曾经提出,65个国家参与“一带一路”不太充分,应该是“一带一路”+“一洲”(非洲)。现在,“一带一路”已经进入发展新阶段,成为一个面向全球的倡议。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国家已经有100多个,包括拉丁美洲、非洲、澳大利亚等地区。“一带一路”概念内涵上也在扩大。第二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很多的新的理念,包括建设绿色的“一带一路”、廉洁的“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倡议从1.0版本走向2.0版本,还从“中国倡议”走向了“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得到了国际上的强烈响应,特别是联合国层面。“一带一路”倡议被写入联合国多个决议中,被认为是有利于联合国201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实现的重要倡议。习近平主席说,“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要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倡议从1.0版本走向2.0版本,从有些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欢迎并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个节点事件是2017年5月召开的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高峰论坛,由此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已经面向全世界了。两年之后的2019年4月25到27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一次有更多的国家前来参与,一共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5000名外宾参加。不仅有领导人圆桌峰会,还举办了12场分论坛、企业家大会、高级别会议等,议程紧凑、讨论内容丰富。习近平主席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全程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宣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理念。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理念也在不断丰富。和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样,现在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有句中国俗语“要想富先修路”,“一带一路”也强调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建设也为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现在,一个新的理念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也走向了世界,那就是“要繁荣先联通”,只有做到互联互通,才能使经济走向繁荣之路。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我们应该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连续两届参会,他感慨地说:“‘一带一路’长大了!从一个孩童长成大人了。”“长大”,意味着朋友圈变大了,也意味着理念更加丰富、更加与时俱进。例如,沿着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正在从高大上的硬设施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小而美”的民生项目。绿色、透明、健康、廉洁、可持续发展……成为本届论坛的热点词汇和重要理念。而分论坛数量扩大到12场,比2017年第一届论坛增加了1倍。除了首届原有的“五通”和“智库交流”六个主题外,新增廉洁、数字、绿色、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以及地方合作等主题,印证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首届高峰论坛达成的279项具体成果,已全部按计划完成;中国政府已同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作为中国2019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这届论坛达成6大类283项务实成果,签署640多亿美元合作协议,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迈向“工笔画”的里程碑,为全球经济增长开辟更多空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