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琴颂《诗经》——《诗经》与“琴歌”的吟唱(4)

摘要:《诗经》历史远至两千多年前的周代,是中国诗乐舞等多种艺术的源头,是中国文化的诗意化开端。历来人们接触《诗经》,只是朗读和背诵,但《诗经》在古代其实一直是以唱诵方式流传的,只是现代已经遗失了乐章。中国人不能不读《诗经》篇章,更不该不听《诗经》歌曲。

我给大家分享一点经验,在你们学习声乐的时候,一定要学习发声练习,这样能够帮助你们调整呼吸。再就是学会看着乐谱学习歌唱。如果你们是音乐爱好者或者音乐学习者,一定也要对音乐的学习秉承一种严谨的态度,因为这是一门学科。

最早的乐器是什么?是一种叫骨笛的乐器,它用猛禽的肢骨或者人的腿骨钻孔制成,距今有八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它可以说是人类现存的最早的乐器了。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三、琴《诗经》之《鹤鸣》——中国文化的形象表达

下面我给大家听一首《雅》的作品。(音乐播放)

图片2

这是《雅》当中的《鹤鸣》,《鹤鸣》中有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诗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听到的音乐从羽音开头,到羽音结束。“鹤鸣于九皋”,仙鹤在一片宽阔的芦苇沼泽的晨雾当中鸣叫着飞上天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经验是宝贵的不可易得的知识。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