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琴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时间就是生命”。今天的时间意识跟生命观是连结在一起的。正经地说,为什么要选这个话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种思考呢?因为我发现近代以来,关于文学的研究往往很重视其对社会生活的作用,而忽略了它作为一种生命形式对个体人生的意义。于是今天我想通过对《红楼梦》时间意识的解读,来同大家探讨一下文学对个体生命到底具有哪些意义。
很多人天天都在说“我没时间”“我太忙了”。说起时间意识,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说得简单一点,时间意识就是人对时间产生的长度和速度方面的意识。这些意识不仅是主观的,而且是纯属个人的。此外,不但每个人的时间意识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境遇里和不同的人生阶段中对时间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比如我们去车站等一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老同学。车站广播列车还有5分钟就要进站了,可是这5分钟给你的感觉远比你印象中的要漫长得多。你甚至会想:怎么回事?是不是报错了?我觉得等了好久了。可是当你或孩子们参加考试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怎么就剩5分钟了,还有一道题没有做完这样的情况。这时候你又觉得时间过得非常之快。这就是不同境遇对时间的不同感觉。
不同的人生阶段也是如此。年轻的时候我们往往觉得时间过得挺慢的,怎么四年大学还没有毕业?觉得未来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丝毫没有感觉到时间流逝的速度。但是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段,到了60岁的时候,就感觉一年一年真的是太快了,像乘过山车一样。去年春节我生了点病,就没有回老家去看望妈妈,我跟她说:“妈妈,我只好下一个春节去看你了。”妈妈说:“那得等多久啊?360天呢!”我说:“你看,现在转眼就到10月份了,10月份一过就是年底了,年底一过,春节就到了。”这就是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时间的不同的感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